<
111ni小说网 > 玄幻小说 > 徐霞客游记 > 第139章
    有小流自其峡中出,由村西而南入大溪,架桥其上,西逾之,遂循斜突南峰下西南行。二里,抵其西垂,则大溪自南直捣其麓,乃逾堰东向。其麓为水所啮被水冲刷浸蚀,石崖逼削,几无置足处。历堰之西,上流停洄,自南而北,路从其西转而南入峡。又行南峡一里余,则有石梁一巩,东西跨溪上,是为独木桥。路从桥西直南上坡;其逾桥而东者,乃往省大道。是桥昔以独木为之,今易以石,有碑名之曰蹑云,而人呼犹仍其旧焉。桥侧有梅一株,枝丛而干甚古,瓣细而花甚密,绿蒂朱蕾,冰魂粉眼,恍见吾乡故人,不若滇省所见,皆带叶红花,尽失其“雪满山中,月明林下”之意也。乃折梅一枝,少憩桥端。仍由其西上南坡,随坡西转,盖是溪又从西坞来,至是北转而逾石堰,是坡当其转处。其南又开东西大坞,溪流贯之。路溯溪北崖,循北山西行,一里,有聚落倚北山下,是为独木桥村。

    有寺当村之中,其门南向,其处村无旅店,有北京僧接众于中,余乃入宿。

    初八日晨起寒甚。顾仆复病,余亦苦于行,止行一里,遂憩水井屯寺中。

    初九日出寺一里半,过家庄,半里,转南,半里,c仓屯桥。二里半,泗峡口。转西五里,王家桥。有小水北来。五里,孚众桥。有西北、西南二小水。西上山,十里至脊。转南半里,庙山营。西下半里,庙前打哨。西下二里,有岐转北坳。一里,复西随平峡北。二里,又西下,二里,至峡底。

    西平行一里半,复于峡北上。一里,转北坳而西,又北半里,过一峡脊。

    又北下半里,又北度一峡底。

    又西上坡,一里,转而北,又一里,转而西下,一里,至脊间,又西二里余,乃下脊。一里余,抵其北,曰小仡老村。

    始有田、有池。又西四里,抵西山下,有村。转南一里,西过一小坳,又半里,西南过新坝屯。又西半里,过新坝桥。又西一里,转而南,二里,盘西山嘴,转而西北,一里余,入大姚东门。半里,过县前。又西南至旅肆歇。

    初十日早寒甚。出北门,半里,经南门,转而西南上坡。一里,有桥跨溪上,曰南门桥。

    《志》曰承恩。过桥,南上坡,一里,登坡,倚西山南行。三里,其坞自南来,有塔在坞东北山上,乃沿西山南下,半里,抵坞底。又半里,见有水贯坞中,石梁跨其上,是名土桥。即姚安水从西南峡中来,向东北峡去,桥北为大姚,桥南为定远,盖以是水为界也。

    从桥南上坡,有村为定远屯。入峡渐上,一里东转,半里上坡,半里,由坡南转,一里,是为赖山哨。于是南下,一里,抵东南坡头。有岐,南行者为姚安府路,有海子在其东;东行者为赤草峰路。

    逾坡东下一里,为赤草峰北村。

    由村转南,溯溪行一里,度桥而南,半里,随赤草峰街子南行。一里,乃东上山。一里半,逾岭东南下,其东又有坞自西而北,甚遥。

    下坡半里,由西山东麓南行。二里,村落傍溪左右,皆为仡老村。

    此定远所属。又东一里半,始傍西水岸南行。半里,东度小桥,遂由东麓南行。二里至鹿家村后,遂东上山。山半有岐,路从歧入峡,半里,渡溪东北上。一里,至妙峰山德云寺。寺门西向,南望烟萝,后有梦庵亭。后五里,碧峰庵。

    十一日待师未归,看《藏》。宗昘慧大师《西方合论》。

    十二日饭,仍西下山。二里,南行。二里,随坞西转。二里,有桥跨溪上,曰梁桥。度其北,即仡老村尽处也,其水自南来入,路从村西上岭。一里半,逾坳西,行岭上。

    半里,有岐从西南下,误从坡下直西。半里,乃改从岐西南行。

    半里,渐下转南,又一里,乃南下,半里,抵峡中。随峡南去半里,有大路随东峡来,小水随之。西半里,入南峡。一里,有池在峡中。又一里半,峡分两岐,从西南者,倚东岭平上。一里,南逾坳。由坳转而西,始见西坞大开,西南有海子颇大,其南有塔倚西山下。是即所谓白塔也。乃西南下坡,二里,有村在坡下,曰破寺屯。于是从岐直西小路,一里,渡溪。稍西南半里,有一屯当溪中,山绕其北,其前有止水。由其西坡上南行一里,是为海子北堤。由堤西小路行半里,抵西坡下,是为海口村。转南,随西山东麓行,名息夷村海子。三里,海子西南尽,有路直抵大山下,半里,为高土官家。由其西南入峡中,上坡一里半,有神庙当坡峡间。

    又上半里,活佛寺临其后。其西大山名龙凤山,又名广木山。

    寺号龙华,僧号寂空。是日下午,寂空留止后轩东厢。其后有深峡下悬,峡外即危峰高峙,庭中药栏花砌甚幽。墙外古梅一株,花甚盛,下临深箐,外映重峦。是夜先订约订寂空,明晨欲早行,求为早膳。

    白塔尚在寺东南后支冈上。冈东有白塔海子,其南西山下,又有阳片海子,其东又有子鸠海子,府城南又有大坝双海子,与息夷村共五海子。

    十三日昧爽起,饭已久待,遂饭而下山。二里,仍出土官家后,遂转南行。一里,过格香桥,有小水自活佛寺后峡中来者,此峡正与白塔之冈,中格而对峙。

    又南二里,有风自西界东突而出,路盘其东垂,则又一海子汇其东南。从海子北堤东向行,半里,随堤南转,一里半,抵海子东南尽处,遂东南行。四里,有冈自西而东突,是为龙冈卫,盘冈东皆大聚。半里,过聚东行。一里,复南。二里,曲度乾底。

    复南二里,则西山一峰,复突其南,遂渐抵东山,则南北成两界焉。又南五里而入姚安府北门,歇青莲庵。

    青莲碑记曰:“东烟萝,西金秀,南青蛉,北曲折。”

    姚安府南随峡上一百四十里,镇南州;东逾大山一百四十里,定远县;西逾小坡一百二十里,北随大坞下一百二十里,白盐井。

    姚安东西两界,皆大山夹抱,郡城当其南,西界最辟,直北二十五里,两界以渐而束,各有支中错如门户焉。中有小水,西自镇南州界北来,至郡北屡堰为湖,下流绕北峡之门而出,所谓青蛉川也。

    十四日饭于青莲。日色已高,循城南一里半,为观音寺。转北过西门,共一里,抵旧西门。二里半,抵西麓,是为古寺山,以有古寺在山之东半也,即《志》所称祥龟寺也。

    二里,逾顶下,其西环坞北口,则羊片湖在焉。西下一里半,行坞中。一里半,有坊当坞中,曰羊片屯。西过半里,转南半里,又西南半里,抵小山之麓。从其南坞西入一里半,又西上一里半,有岐焉:西北者,入山樵牧者所经;西南盘岭者,大道也。盘岭上一里半,逾其顶,是为当波院,而实无寺宇,乃南来之脊,北度而东,为古佛寺大山及大姚西界诸山也。于是西南下二里,有小水南流,随之南入箐。又东一里半,转而西一里半,峡始开。稍北盘坳一里,复西南下坡。

    三里,峡中溪自南而北注,有桥跨之。度桥,遂循西山南向溯水行。二里,饭于村家。又南向行二里余,其峡自西来转,水亦从之,于是折而入,是名观音箐。管中止容一水,西溯之入二里,有观音堂,其前堰水甚泓澈,其侧石亦崡岈。又西三里,乃南上山,甚峻。二里,陟其脊,乃东南下。一里,抵峡中,遂循坡西南下,二里,抵景聚桥。桥上有亭,桥下水乃西来小流也。过桥三里,是为弥兴,居集甚盛。又南半里,转西一里余,有公馆神庙在冈上。由其前西南半里,转而西,于是连逾三坡,下陟三峡,共九里,有村悬西坡上,是为孙家湾,宿。

    十五日昧爽,饭而行,霜寒殊甚。南上坡,溯小流入。五里,盘一坡,坡下有洞甚束,其东北人家,曰尾苴村。

    稍西转南,是为龙马箐。三里,有哨当涧东坡上,是为龙马哨,有哨无人。山壑幽阻,溪环石隘,树木深密,一路梅花,幽香时度常常有香味飘过。又南一里,随峡转西。一里,有一峡自南来,甚深隘;一峡自西来。仍循北山行西来峡上,一里出峡,乃成坞焉。西向平下一里,有村当其西,是为大大苴村。西行二里,抵西山下,遂西上坡。半里,逾坳,北下陟坞,西北半里,是为小大苴村。

    由其南半里,转而北上坡。

    循西峡行二里,下渡涧中小水,即西上岭,甚峻。三里半,逾岭头。西行脊上,或南峡上,又临北峡,再平再上,三里余,则盘西岭之东,北转二里,逾其脊,此最高处也。东望烟萝东界尖山,在钱章关者,隐隐连妙峰,而西界南突之山亦见;惟北望活佛寺大山,反为孙家湾后山所隔,不可见。又西二里,当西突之处,有人守哨焉,是为老虎关哨。哨西下半里,行坡间一里半,是为打金庄牌界。又西一里半,逾坡,又西上一里半,是为绝顶,有公馆,东南之峡,至是始穷。其脉自南天申堂后,直北分支来,东度老虎关而北。于是西向稍下,半里,度一坡,半里,逾其巅。从巅西行一里,遂西望四十里外,层山一重西绕,又高峰一带南环者,皆大脊也,其东有小脊二重内隔,外有远峰二抹西浮有淡淡的两峰影子在西边浮现,不知为点苍为鸡足也。于是西下颇坦,五里下至峡中,是为五里坡,有水自南而北,小石梁跨之。度而西,盘西山南峡入,一里,又蹑坡而上,一里,凌其巅。一里半稍下,平行岭上。二里余,西向下,有溪自西南来,北向去,亦石梁跨之,是为普昌河。西上坡半里,为巡司。半里,复上一山脊。由脊西行四里,乃下,一里而抵普淜ping。

    十六日由普淜西北行。二里,渡一水,一里,又渡一水,乃西上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