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1ni小说网 > 玄幻小说 > 公府表小姐 > 第53节
    ☆、第六十五章

    以外国王子为臣,并非没有先例。汉朝孝武皇帝封匈奴休屠王太子金日磾为光禄大夫, 胸怀之广彪炳千秋, 后来金日磾平定叛乱、辅立幼主, 堪称大汉的中流砥柱,亦是千载之下一段佳话。

    乾宁帝意欲任用昆恩可汗之子苏勒特勤,兴许就有效仿前人之意。

    可此一时彼一时,汉朝的金日磾已无复国之志,而苏勒身为突厥正统,肩负的使命远非他一人能决定。

    同样是凭借大梁的扶持夺回突厥王庭,称臣与不称臣全然是两种处境。

    倘若苏勒选择归顺大梁, 突厥子民可否接受一个曾在他国为臣的人成为他们的可汗?

    徐太夫人皱眉道:“陛下真有此意?”

    嘉德郡主道:“其实这不仅是皇兄的想法,更是兵部尚书谢大人首先倡议的。”

    徐太夫人十分惊讶:“哦?竟然是他?”

    既然是谢迁的策略, 以他沉着多谋的为人,想必另有深意。

    嘉德郡主道:“此人虽是突厥的王子, 却因被叔父篡夺了可汗之位,自少年起便流亡在外, 名存实亡,便是将他推举上位, 也不孚众望,不如在大梁领受一个爵位虚衔,名义上可调兵遣将,跟着大梁的将领在西北边境打几场胜仗,先标榜起士气与名声,到时再北上讨伐始毕利可汗,旧日臣民岂有不宾服的道理?”

    由此,大梁也可借此机会再次中兴。

    徐太夫人道:“知易行难,谢尚书此举还是冒进了。”

    嘉德郡主向来偏心自己的皇兄,道:“母亲此言差矣,若凡事萎靡不前、一力求稳便是最好,圣人又怎会有‘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这样的教诲?”

    徐太夫人知道她的执拗劲头又上来了,也不再纠缠,只等儿子回来,看他如何说。

    ···

    紫禁城端本宫外,暗红的宫墙仿佛延伸到天外的尽头。

    两个同样高挑挺秀的少年立在宫墙下,随视线愈发收紧的高墙将他们的身影压抑成渺小的两段光影,可在这格格不入的宫闱中,他们的脊背却从来都是笔挺的。

    也许是出身行伍的缘故吧。其中更高一些的少年是镇国公的长子徐夷则,他知道这迷宫样的宫闱,不过是一只华美的盒子,用金锁将内外的人隔开。

    何况他并不是第一次来到这里,上一世,他曾在此度过很漫长的光阴,他并不是这里的主人,却可以操纵它的主人做任何事。人们常说弄权者不得善终,他却不以为然。

    别人是弄权,他是摄政,怎么能同日而语。

    另一人,他的堂弟徐泰则却显露出一丝敬畏,外表上的沉着更多的是为了掩饰不安。

    就在高墙的背后,太子居住的端本宫内,他的伯父正在和太子密谈,那位被他们千辛万苦从西北护送回京的苏勒特勤也在其内。

    徐泰则真想和堂兄说说话,缓解心中的焦灼,可惜他只剩下挺着背装作若无其事的力气,在这暗红色的漩涡中,纵使没有人监视他的一举一动,他也不敢有丝毫不规矩。

    人们称皇帝为天子——天是无处不在的,而此时头顶上那赤红的晚霞,似乎正应了皇帝方才的怒气。

    苏勒特勤并不像领受虚衔,皇帝觉得自己失去了对时局的掌控。

    胡思乱想间,宫门开启,两个面目刻板的宦官走了出来,照本宣科似的开口道:“太子殿下与镇国公相谈甚欢,怕是还有许多话要讲。殿下命宫人在配殿设宴,请二位公子入席。”

    徐泰则迟疑地看着堂兄,尽量用眼睛表达自己想说的话——里面情形究竟如何?

    镇国公一个板上钉钉的滕王党,能和太子相谈甚欢?滑天下之大稽!

    他还在使眼色,徐夷则却已谢过两位宦官,跟随他们进门了。

    徐泰则重新挺起腰杆跟上去,的确,这种时候还纠结那些有什么用?太子相邀,他们还能驳太子的面子吗?

    是凶是吉且看天命了。

    两个太监连头都没抬,却能感知两位公子身上透露出不同的态度,毕竟他们就是赖此为生的,不需看人脸色,只要听听脚步、动动心眼,就能将一个人的所思所想猜出八九不离十。

    大公子徐夷则稳健笃定,三公子徐泰则勇气虽佳却差着火候。

    算算徐夷则今年也才十九岁,可他怎么就不畏惧呢?何况他那副不讨喜的长相——担着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罪名,若不是皇帝看着镇国公的面子,是绝不会委任此人一官半职的。

    兴许气数这个东西真的存在,太子生来羸弱多病,端本宫也是一样,西方明明余晖煌煌,这座宫室却已先一步进入黑夜,甫一踏入门槛,便觉出阴冷透骨的气息。

    宦官引着二人进了配殿,殿内轩敞开阔,因已上了灯烛,火光映着晶亮的银质杯盏,一面雪光耀目,驱散了晦暗的压迫感,头顶上嵌着碧绿贴络华文的井口天花莹然若翡翠,虽是东宫配殿,却已如蓬莱仙宫般令人瞠目。

    没时间任由他们细看,乐官们已吹打起单调舒缓的雅乐,指引他们入席,菜肴是光禄寺准备的,花样繁多却谈不上可口。

    这种时候,就算是玉粒金膏,也没有仔细品尝的心思。

    就在此时,正殿传来一阵骚乱声,两个宦官出去查看,片刻后回来,让两位公子稍安勿躁,不必惊慌。

    “殿下请大公子近前叙话。”

    徐泰则吃惊地看了眼堂兄,自言自语似的道:“那我呢?”

    宦官道:“请三公子在此稍候。”

    徐泰则无话可说,默默目送徐夷则离开,却见到一个宦官拿着一张丝帕,从正殿向宫外飞也是的逃走了。

    正殿中弥漫着经久不散的药香,枳实黄芪的苦涩气味已渗入这里的一桌一椅、一砖一瓦,因为太子有眼疾,不宜多见光,只有两盏昏暗的宫灯聊作照明之用。

    徐衡立在下首,年约弱冠的苏勒特勤则赐座于正中的靛青销金的纱帐外,断续的咳嗽声从帐中传来,徐夷则便向着那处跪拜行礼。

    “平身吧。”太子道。

    徐夷则起身,退到父亲身后站定。

    前面传来纱帘的窸窣响动,太子竟命人将帐子放开,随后,极难得地带着兴味打量起堂下的两人。

    昆恩可汗之子苏勒,生的长大白皙,面目如刀削斧凿,双眼炯炯然无所畏惧,倒是有王者气象,可惜是自小在逃亡路上长大的,倒是愧对了他的出身。

    再看徐夷则,面目柔和些,眼神内敛,却不知这柄宝剑出匣后会是何等锋芒乍露。

    再仔细看看,两人竟有三分相像,太子垂头自嘲一笑,想来是最近目力又差了些,专能看出些世上没有的事,只怕再有几日,连郑氏鬓边的簪花都看不清了,一定会找她埋怨。

    带徐夷则入殿的两个宦官被屏退,空阔的殿宇中只剩下四人。

    “你虽坐在下首,却着实是我的兄弟——”这话太子是对苏勒说的,见他微微拱手,用大梁的礼节表示不敢当,太子才继续道,“从今日起,就由我身边的徐内率陪同你了解大梁朝野之事,你虽惯习中原语言,可身边有个人能说说乡音,到底是好事。”

    苏勒受宠若惊一般,道谢连连。

    徐衡心中暗叹,之前叮嘱他要察言观色,如今的表现却有些过于奉承了,反而显得不真。

    太子面色微变,心中不由得想起巧言令色这四个字。

    莫非是镇国公府与他有勾结,此举正中了他的下怀?

    谁知徐夷则上前一步,跪地道:“回禀太子,特勤来时路上常常担心京中没有知己,恰好与臣相谈融洽,臣便向特勤略叙我朝都城中可堪称道的盛景人物,相约一同寻访,如今太子竟能体察特勤心中所思,其中抚爱之情,莫说特勤殿下本人,连微臣都感佩异常。”

    太子轻笑一声,“原来还有这样的机缘,既然苏勒特勤醉心山水,不如去镇国公家的别院小住,我曾听我姑母提起过,那里重楼绮户,山水相宜,不亚于内苑禁宫。”

    听他提起嘉德郡主,徐衡想起她应该已经回到府中了吧。

    今日在御驾前,听陛下偶然提起,原本对奏畅达的徐衡竟有些失魂落魄了。

    如今伊茨可敦与苏勒特勤公然回朝,有些事恐怕更难隐瞒,尤其是对于嘉德。

    他已骗了她半生,也耽误了她半生,明明背负着愧疚,却不得不为了更沉重的真相继续下去。

    再看儿子英挺的背影,他方知一十二年如弹指,手中剩下的机会已不多了,既然已经赔上了半生,不如成全他到底。

    太子又从容矜持地闲话几句,最终在他愈发难以掩抑的干咳声中,结束了今日的长谈,彼时天已完全黑下来,在配殿久候的徐泰则已经心急如焚,以至于见到他们出来时,不能自制地又哭又笑起来,却被徐衡一个眼神抹杀了所有情绪,捂着脸暗暗感谢诸天神佛。

    出了玄武门,便能看到镇国公府的车马在夜幕笼罩下的天街上等候,后面还跟着一辆被锦衣卫严守的轩车,那便是护送苏勒离开的。

    “匆忙一整日,到了月上中天分手时,也没空说半句话。”苏勒对徐夷则说道,用的是突厥语。

    他也无须欲盖弥章地用汉话,能派来保护他的人,哪个不精通突厥语言?就连徐衡,也因久在西北边关,可以毫无障碍地明听懂大部分突厥话。

    两人握了握手,微凉的夜风拂过,就像在草原上,苏勒不禁想起了十二年前分别的那个夜晚,还有那个人死去时的样子。

    那时他们身上沾满了那个人的鲜血,湿润黏腻的皮肤让风显得愈发冰冷彻骨。

    “明天还能再见。”徐夷则的话从容如水,并没太多感触。

    苏勒笑了,是啊,明天还能再见,此时此景,终究不复十二年前的仓皇狼狈了。

    作者有话要说:  据说好多人明天开学orz

    ☆、第六十六章

    四周的锦衣卫显然不了解他们谈话中的深意,以为仅仅是少年友人之间简单的告别。

    徐泰则也没有过多好奇, 只是听说明天还要再见到苏勒, 有些拿不准太子的意思。在马车上, 他终于忍不住问起在端本宫中时,太子究竟说过什么。

    “你要是觉得不方便,就不用告诉我了。”他察言观色地看着徐夷则的每一个表情。

    徐夷则道:“可以告诉你,不然镇国公为何主动乘马,车里只留你我两人?就是腾出时间让我告诉你今天的事,回家后就要装聋作哑,不要再提起。”

    徐泰则了然地点点头, 想问是不是连祖母也不能知道?却发现徐夷则话语中有一处古怪的地方。

    “镇国公?咱们自家人说话,你就不必图这个虚名了, 倒显得生分。”徐泰则随口道。

    徐夷则却有些恍惚,忽而又释然道:“一时叫顺口了。”

    说罢, 他便将太子安排他追随苏勒特勤之事简要道来。

    一路车声辚辚,整座城池都入睡了, 只有他们还在奔波。回到家后,自有徐衡去荣寿堂问安, 徐衡思及嘉德郡主今夜在府,便将徐夷则打发回崇明楼,免得相见后徒生是非。

    徐夷则刚进院门,笔架就已迎了出来,听说他们今日面圣了,既得意又埋怨地道:“少爷要办这么风光的事,也不事先和我说一声,怎么,连我都信不过吗?”

    徐夷则只是笑笑,没回话,笔架也不过是自说自话发发怨气罢了,一边帮他收起刀剑,一边道:“少爷,陈青少爷来了,已候了半宿了。”

    徐夷则并未觉得十分惊讶,只是解下累赘的官服,步入正房。

    一进门,果然见稍显冷清狭小的房屋中,陈青坐在八仙桌前翻看一本册子,册子的封皮上并没有署名,也并不厚重,就像是人们平常用来随手记录的手记,然而他看得入迷且津津有味,好像在看一本十分有趣的书。

    听见脚步声,陈青意犹未尽地抬起头,将册子倒扣在桌上。

    “你回来了?”他问道。

    徐夷则在他对面落座,并没回到这个很明显的问题。

    陈青笑了,道:“怎么样,太子殿下是不是让你和那个突厥人相互监视?”

    徐夷则道:“你总能看破很多事,让我感觉很危险。”

    陈青道:“你要是为此想杀我,那我看你最该杀掉的是你那位表妹。”他顿了顿,“徐希则找过我了,他来看徐丰则时向我问起过,是不是我和那位表妹说了什么话——亏他敢猜,竟以为是你把护送苏勒特勤的消息透露给我,我泄露给你那位表妹的。”

    徐夷则道:“如果真是这样,他的嫌疑就能洗清了。毕竟陛下很在意泄密的事,可惜他更不愿相信是锦衣卫中有人背叛了他,因此尽力从徐府入手,自欺欺人罢了。”

    陈青啧声道:“你倒是很可怜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