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1ni小说网 > 穿越小说 > 大明朝的另类史 > 第6章
    如能效力于您,虽死犹生!”

    当时,朱元璋正要渡江发展,便激言道:“能相从渡江乎?取太平之后,归我未晚也。”

    本来,朱元璋坐屯和州,一直想渡江开辟新领地,却找不到渡船。之所以忙着渡江,重要原因之一是军粮问题。虽只一江之隔,对面的太平路周围皆是产米区,鱼米之乡,如果部队得进,吃穿不愁,那日后的发展肯定就是硬道理了。

    恰在此时,廖永安、俞廷玉一伙人,率领一帮人马船只泊于巢湖结水寨自保,遣使向朱元璋表示投附之意。朱元帅大喜,“此天意也,机不可失”,亲自率兵至巢湖与廖永安等人会合。接着,他登舟前行,在黄墩大败元军水师蛮子海牙军队,打通了通向长江的水路。

    1355年夏七月,朱元璋集结大军,直攻采石。常遇春身先士卒,在牛渚矶大显神威,单人持戈跃上岸边,所向披靡,攻克采石。大军乘胜,径冲太平(今安徽当涂)。元朝太平路平章完者不花等人弃城遁逃。

    在太平,朱元璋定下取金陵方略,又得儒士陶安、汪广洋等人,开帅府,立规模,移文仍用龙凤年号,旗帜战衣皆红色,俨然一支超正规的红巾军。

    但是,太平一点不太平,城四周元朝军队密布,元将蛮子海牙等人以巨舰拦截采石,中闭姑孰口。元朝地方民兵武装头领陈野先进攻最积极,与其将康茂才水陆分道,充当元军先锋,直杀太平城下。

    岂料,朱元璋早有准备,命徐达、邓愈出奇兵突出其后,在襄阳桥设下伏兵,一举生俘了陈野先。

    朱元璋释之不杀,陈野先表示降附,但他心中仍然想帮元朝灭红巾。于是,他写信给蛮子海牙等部以及屯于集庆路附近的元军“招降”,表面上是招降之辞,实则阴地激之,想激发这些人的血气和斗志反攻。

    不料,各路元军心怀贰志,见到这位陈猛将都投降了,皆无斗志,一时间真有许多人前往太平向朱元璋投降。

    自悔失计之余,陈野先阴嘱其老部下,待红巾军攻集庆时不要卖命,并声称自己有机得脱的话,一定复归元军。朱元璋闻之,也不强留,纵之使还。

    溧阳、句容、芜湖等地,皆在朱元璋掌握之中。

    陈野先被朱元璋释放后,纠集旧部,在秦淮河附近集结,暗中与元军集庆主将福寿联络。此时,郭子兴儿子郭天叙与舅舅张天佑两人均领兵,先于朱元璋之前对集庆展开进攻。攻了几日,身在曹营心在汉的陈野先部根本不卖力,郭天叙和张天佑手下又无猛将,双方在集庆呈胶着状态。

    陈野先以商议军事为名,请都元帅郭天叙和副元帅张天佑来自己营中饮酒。二人不知是计,欣然前往。刚一落座,大刀横飞,两位主帅前后脚进地府报到。

    陈野先与元将福寿立刻对红巾军败军猛打,边杀边追,一直追击到溧阳。

    岂料想,溧阳的元朝地方武装只知道陈野先投降的事情,认定他是“贼”,听说有人打着他的旗号来,立刻准备上好的埋伏圈,正好把陈野先候个正着。见到迎前的一伙人皆元军装束,陈野先还没在意,刚要张口打招呼,对方箭飞枪掷,老陈自己被弄成血蜂窝,死于马下。

    即使有了陈野先的“前鉴”,朱元璋仍旧礼待元朝官员。太平陷落后,元朝贵族哈纳出(木华黎后人)被俘,天天郁郁不乐。朱元璋对他说:“人臣各为其主,何况你又有父母妻子,还是放你回去吧。”这些小伎俩,日后证明效果奇佳。

    1356年春,大将常遇春又出奇兵,在水上大败元朝蛮子海牙的水军,自此,元军扼江阻遏之势遂衰。四月,朱元璋率领诸将,水陆并进,向集庆发动猛攻。

    朱元璋部下勇猛,又无陈野先这样的人诈降与城内里应外合,一下子就把驻守城外的元军陈兆先部打得大败投降,得数万降卒为己用。

    为了表示自己宽宏大度,朱元璋故意从这数万降兵中挑出五百精壮之士为自己的护卫,并在夜间解甲而寝,安睡达旦,以示不疑。此计管用,新降兵士疑惧顿消,铁定心要为朱元璋卖命。

    几天休整后,红巾军尽力攻城,冯国用将五百兵为先锋,在蒋山大败元军,直抵城下,诸军拔栅竞进。元将福寿督兵力战,终于不敌,兵败身死,集庆最后落入朱元璋之手。

    元将康茂才率部投降,蛮子海牙逃归张士诚。

    有了集庆(今南京)这块风水宝地,朱元璋终于为帝业奠定了最稳固的地基,不仅获形胜之地,又平添兵民五十万。

    于是,他改集庆路为应天府,并设天兴、建康翼元帅府,以廖永安为统军元帅。上报韩林儿后,“朝廷”升任朱元璋为“枢密院同佥”(相当于国防部副部长),不久索性让老朱做了“江南行中书省平章”,诸将不少人也获封为“元帅”。

    此时,元朝大军正和刘福通诸部周旋,所以朱元璋暂时还很安全。

    当然,应天府周围,东有元将定定,西有徐寿辉,南有元将八思尔不花,北有元朝地方武装“青衣军”,而且东南还有张士诚势力,皆虎视眈眈,想不居安思危都不行。

    平定江南首攻坚——击灭陈友谅

    讲陈友谅,必定先要提一下“天完”政权。这一支湖北红巾,事主儿是“彭和尚”彭莹玉,主要执行人是邹普胜,至于被推为“领袖”的徐寿辉,本来布贩子一名,彭和尚见他相貌不俗,便推举他为王,老徐实则绣花枕头一个。

    继刘福通起事后,至正十一年十月,彭和尚与麻城人邹普胜拥徐寿辉起事,攻陷蕲水和黄州路,彭与邹二人马上以蕲水为都城拥老徐称帝,国号“天完”,建元“治平”。

    天完者,大元上各加一横一宝盖,“压”大元为主也。文字游戏,智短谋浅,“天完”,天要它完,能不完吗。

    也甭说,天完政权初开张时,攻伐四克,不仅打败元朝威顺王宽彻不花大军,连陷饶州、信州以及湖广、江西诸郡县,未几又破昱岭关,攻克杭州。赵普胜一军也能打,连克太平诸路,声势大震。

    可惜的是,天完政权中,没有具有长远战略眼光的知识分子教他们长谋远略,得城多多,遂得遂失。闹腾一年多,所存广大地区一个一个丢掉,最后连“国都”蕲水也被元军攻下,“皇帝”徐寿辉只能跑到黄梅躲着。

    彭和尚见势不妙,携带大笔珠宝不知所踪,日后此人再无露面,估计蓄发当起了富家翁。

    节节败退之时,“天完”政权幸好有倪文俊能干,率军连接攻克沔阳、襄阳、中兴(江陵)、武昌、汉阳、蕲水等地,最终把徐“皇帝”迎驾到汉阳。

    不久,天完政权内讧,陈友谅杀掉倪文俊,并统其军。

    陈友谅,沔阳打渔人出身。本姓谢,其祖父入赘陈氏,因从其姓。老陈小时候也读过几天书,略通文义。青年时代有算卦人说他家祖坟风水好,当出贵人,这使得陈友谅窃喜之余,一直怀有造反异志。

    徐寿辉起兵时,陈友谅正当小县吏公务员,即刻投笔从戎,加入造反队伍。他首先在倪文俊手下当小文书,不久自将兵出外发展,很快成为天完政权的一方军将。

    倪文俊与徐寿辉相处了一阵,“君臣”不和,老倪想杀“皇帝”老徐,不成,只得跑往黄州自己老部下陈友谅处。谁料,陈友谅正愁自己手下人马不多,见老倪自己送上门,欢天喜地迎接。没过几天,陈友谅就在酒宴上杀掉老上司,并其兵马,自称宣慰使,不久自称平章政事。

    陈友谅部与朱元璋部最早的“接触”,是元顺帝至正十七年底(1357年)的事情。常遇春、廖永安等人率军自铜陵进攻池州,杀天完将洪元帅。

    陈友谅兼并倪文俊部队后,一路进击,连下江西隆兴、瑞州,并遣部下猛将赵普胜率军猛攻池州。赵普胜原是巢湖水贼,曾归附过朱元璋,后来叛去归徐寿辉。此人外号“双刀赵”,骁勇能战,一直以安庆为大本营。攻克池州后,他进袭太平。朱元璋恼怒,急遣徐达等人突袭赵普胜的栅江大营,并夺回池州。

    朱元璋深忌赵普胜勇武,派人携重金入陈友谅处行离间计,使其亲信陈说赵普胜有自立之心。赵普胜自己当然不知道这些情况,每次接待陈友谅来使,皆洋洋自得大夸自己的功劳,很有“舍吾其谁”的架式。陈友谅正疑他,听使人如此说,终定杀心。

    于是,他以会师为名,从江州领大军忽至安庆。赵普胜没有任何心理准备,派人驾船,亲自带了烧羊美酒去迎接老陈。两舟交会,陈友谅一脸笑容现于船头,赵普胜连忙跨身上前见礼。老赵刚一低头,精光一闪,脑袋就掉在自己双脚之间,刹那间,他还挺诧异:这一揖做过头了不成?

    杀了如此勇将,诚为陈友谅一大败着。他兼并赵部后,即刻挑选精兵奔袭池州,被朱元璋手下徐达杀得大败而去。

    徐寿辉“皇帝”听说臣子陈友谅在外边干得不错,又攻占了龙兴(南昌),觉得这地名不错,表示自己要“迁都”龙兴。陈友谅当然不想身边多出一个“皇帝”来,表示不可。

    徐皇帝也是死催,大草包带着几万人就从汉阳出发,直奔江州而来。

    江州乃陈友谅大本营,见徐皇帝自来寻死,老陈也不敢怠慢,伏兵郭外,把徐寿辉及其“禁卫军”迎入城中,即刻关闭大门,把数千人杀个精光,软禁了徐寿辉。

    陈友谅自称汉王,置王府官爵。

    1360年夏,陈友谅挟持徐寿辉,率水军直犯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