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1ni小说网 > 玄幻小说 > 天降横财 > 第16章
    我还去了欧洲在“贝舌尔”公司买了一些补充的设备,花了不到800万。

    当我的设备买回来的时候,阿松的厂房也改造好了,我们很快就进入了设备安装和调试阶段,别看厂房外面破破烂烂,班驳的外墙显得老久和暮气,可是里面经过改造后完全是另一翻天地。完全现代化的工序流程,完全自动化的操作管理。

    经过20多年的空白,香港又有了纺织工业,为此,我们公司又一次出名了,几家比较知名的报纸、电台作为重点进行了系列的采访报道,就连“特首”都要亲自来剪彩,我们也趁机鼓动一些办实业的商家联名上书特区政府请求给予办实业的企业一定的宽松政策和税务方面的优惠,有几个议员也在立法会上提出动议,形式对我们很有利。

    接下来的局面果然没有出乎我的预料,人民币大幅升值,国内出口受到重创,给依赖中国轻工产品的国际市场提供了一个硕大的空间,为了保护市场,也免得得罪国内同行,同时也因为国际市场对于这些商品的需求,我们没有做低价倾销的事情,只是在价格上略微比国内报价低一点的价格出货,由于我们的质量上乘,价格合理,客户开心的不得了,而且还发展了很多新的客户。对那些美国来的商人,我们给他们出主意让他们在我们这里买坯布然后转到墨西哥去加工成布和成衣,这样就会便宜很多,果然,美国的市场大的不得了,由于中国纺织服装出口受阻,搞的美国人在普通服装上的消费成本大增,低廉的价格使我们很快的占领了美国市场。但是对于美国人邀我们去墨西哥合资办厂的建议我们拒绝了,那些拉丁人我们搞不掂,在这些种族的字典里没有勤劳二字,只有玩耍和快乐。

    而那些趁中国纺织品涨价大量倾销自己产品的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商人,在这次机会中并没有捞到真正的好处,他们的产品原本在质量上和规模上与中国有巨大差距,在经营方式上也不按游戏规则出牌,使得那些正规的商人很反感,也不敢大批经营他们的商品,最后在中国商品的全面反击下基本上都倒闭了。

    中国在人民币升值后,进行了一系列的政策调整,从多方面对出口企业进行扶持,各企业也在这次打击中寻找生存的办法,那些原本不适合的企业终于没有顶住而纷纷倒闭,中国政府也借这次币值升值对各种产业结构做了一次重新洗牌,使得产业结构更加合理,留下来的企业都是九死一生充满活力的企业。一年半后出口基本恢复到原来的水平,这是21世纪初中国政府在发展的蓝图上书写的最精彩的一笔。

    公司的各项业务因为有了实业这个中流砥柱,显得格外有生气,使我们公司在一片萧条的香港市场上形成巨大的反差,我们把纺织厂送去评估,市值居然高达8亿港币,在我们投产后的第四个月,特区政府出台了振兴香港工业的新政策法规,根据法规我们可以享受免缴2年的利得税,看来特区政府也已经看到了工业对于香港的重要作用,当然,很多其他财团又开始了有样学样,也搞起了这个行业,但是,房价、设备进价等都已经拿不到我们那样的优惠了,市场的开发也遇到一定的困难,最最关键的是他们失去了先机。

    夏雨把影视公司搞的很火暴,他居然把我们公司自己的发展经历搬上荧幕,收视率一下子创了新高,很多行家说这不是纯艺术的电视剧而是我们公司的广告和发展教科书,不管怎样,这部作品无异于是给经济低迷的香港和看不到希望的人们打了一针强心针,许多香港人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世界观和发展道路。

    由于我们的客源广,供货渠道畅通,生意十分兴隆,原料进口又十分低廉,而我们加工出来的120支精纺细布已经成为世界上最耀眼的抢手货,在纺织厂投产8个月后,我们收回了全部投资。这就是轻纺工业的特点,只要立项准确,时机把握的好,这个行业就是投资小,见效快,管理简单,技术消化快,投资回收期短。

    纺织厂的成功使我们“三葵”集团在香港被人刮目相看,虽然实力还不是很雄厚,也排不上什么富人傍,但是我们的见识已经要一些商界人士开始叹服。很多相当有实力的财团和银行要求和我们合作,最好笑的是我们在汇丰银行开户,他们的客户经理几乎每个星期一定要打电话来“请安”,每个月一定会送各种各样的礼品给我们公司的职员,我们的会计在他们那里绝对是可以享受到最好的服务,因为,我们现在是他们一个很大的存款客户,问题是我们从来没有找过他们贷款,现在连抵押开证的情况都没有了,换言之就是,银行要向我们交付存款利息而我们是一点赚钱的利息也不给银行,国内很多商家知道我们信誉后,甚至连开信用证都免了,弄的银行连手续费都收不到了。

    [手机电子书网http://isuu.]

    现在来找我们的人已经不是以吃掉我们为目的了,而是想要我们帮他们赚钱,想要的是我们的商业智谋,各个公司开出的条件都十分优惠,弄的我也开始动心了。

    我仔细的研究了一些财团,了解他们的实力和真正的目的后,我又把阿松找来商量事情了。阿松和我目前在香港都已经是“知名”人物了,特别是阿松,顶着个董事会主席的名头,少不了各种应酬。而我们这些内部商量的话题,在香港已经找不到安全的地方去进行了,到处都是刺探我们商业机密的“狗仔”,到处都是那些报社和电台的记者,想自己出去散个步还得要化装,戴墨镜,真是难受死了。于是我同阿松回到国内。

    正文第十四章再变

    (更新时间:2004-7-1214:03:00本章字数:6996)

    我在深圳南山区的青青花园买了一套别墅,平时不怎么去,除了家里人也没有别人知道那里,青青花园很僻静,远离闹市区,空气也清新,平时是让老婆老家的一个阿姨老乡给照看的,那里的保安工作也做的很好,等闲人是进不去的。

    我和阿松分头绕道到了那里,我把带来的各种资料拿出来后,把自己关在书房里开始仔细研究,阿松则轻松的溜达出去,悠闲的在驻地附近的生态公园散步,他现在已经习惯了不在决策问题上动脑子,只要我提出来的点子他认为可行或者没有充分的理由反对,那么他就会去全力的干,当然我的点子如果明显是有问题的,他也会一针见血的指出不可行,我也不会坚持,这是我们之间的默契。

    我先考察了香港的自由贸易政策,香港可以说是低税地区,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换句话说,同样的企业同样的成本,在其他地区可能不会盈利或者会发生亏损,但是在香港就有可能赢利,香港之所以没有发展出那么多工业企业,就是因为香港人还没有看到工业企业的内在的发展潜力和发展空间,片面的强调了人工和地皮的高企,忽略了物极必反的道理,因此,也就人为的造成一种大家经商而放弃了大好的发展工业的机会。

    有几家财团的资料放在我的面前,看来想要做大,不借点力量恐怕是会使机会溜走的,我看到一个叫辉映集团的公司在香港“子门田”有一大片海边地皮,大概有将近200英亩,由于那里一直是靠近深圳边境的地区,又是山区,交通可以说是香港最差的地方了,辉映公司是从原来的“山主”那里抵押过来的,一放就是几十年,一直不知怎么用,而海对面的盐田港已经发展的有相当规模,辉映公司原想可以借力发展一下,没想到自己这边的海滩还是死板一块。在这几个给我们资料的公司里这个辉映公司是最没有竞争力的,基本上是坐吃山空。董事会主席是个叫马襄的女人,年纪和我们差不多,为人本分胆小,老公由于身体原因才把大权交给她的,也正是由于她的谨慎胆小,才使得公司没有参与前几年的各种投机经营风潮,从而避免了全军覆没,但是长期维持下去显然已经力有不逮,公司经营的传统海产品的市场由于近海污染而使营业额越来越小,获利也越来越难,在市区的一部分地产也在不良竞争中逐步被对手蚕食。据说马襄本人是阿松的一个远房亲戚的表姑,也不知是怎么连上的关系,我想阿松大概是碍于亲戚的情面才把资料收下来了,阿松给我资料时对我说,“这个公司是不要考虑的。”可是在我看完了所有资料后对这个公司却最有兴趣,一个新的计划浮现在我的脑海里。

    快吃晚饭的时候阿松散步回来了,保姆阿姨把简单的饭菜做好后请我们去吃饭。

    我和阿松在饮食方面都很简单,尽管我喜欢喝酒,在吃的方面还是很随便的,一盘豆腐,一盘青菜、一小碟辣椒,那是给我准备的,阿松不吃辣的,而我没有辣的是不能吃饭的,最奢侈的就是一条鲈鱼了,阿松是卖鱼的出身,对鱼有特别的感情,这也是人之常情,还有一“罐”“例汤”,完全是照顾阿松这个广东人的饮食习惯,那玩意我是喝不惯的。我们喝的酒也不一样,阿松喝一点啤酒,完全是为了使嘴里有点东西含着,而我没事的时候喜欢喝点白酒,最喜欢喝的就是“泸州老窖”了,所以我们各喝各的酒,谁也不劝谁的酒。

    “阿松”,我觉得喝的差不多有些酒意的时候思维是最活跃的,

    “那个‘辉映’公司的老板是你的亲戚吗?”

    我漫不经心的问道。

    “我都不知,是老豆(父亲)讲给我听的,不认都没的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