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1ni小说网 > 玄幻小说 > 官场怪谋 > 第27章
    尽管如此,这帮替罪羊也没能减掉汉文帝杀害亲弟弟的恶名,几年后,在民间流传着这样一首歌谣:

    “一尺布,尚可缝;一斗粟,尚可春,兄弟二人不相容。”

    三国末年,曹魏政权已大权旁落,司马氏已牢罕地控制政权。司马懿死后,他的儿子司马师接替了父亲的职位。司马师为人阴险狡诈,魏少帝曹芳对其行为强烈不满,便找来心腹李半、张缉、夏侯玄等人商量,要他们帮助自己夺回司马师的兵权。谁知风声走漏,司马师抢先下手,把几个参预谋划的人给杀了。正元元年(公元254年),司马师又逼迫皇太后废了曹芳,另立曹髦为帝。

    一些地方官原本就痛恨司马氏,当魏少帝被废后,更是义愤填膺。正元二年(公元255年),镇东将军母(guàn)丘俭、扬州刺史文钦乘机率兵讨伐司马师。司马师率兵前去抵御,途中疾病发作,又派人火速进京,把留守在京城的司马昭召来,把兵权交给了他。司马师病死于许都,司马昭率兵打败了母丘俭、文钦,这样,司马氏的军权转到了司马昭手中。

    司马昭掌权后,在朝中飞扬跋扈,比司马懿、司马师更专横,当时就有“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说法,他一心想代曹魏政权而立。

    魏帝曹髦再也忍受不了司马昭的专横,决心不当空头皇帝,要同司马昭进行抗争。一天,他召来尚书王径、侍中王沈、散骑常侍王业,愤愤地对他们说:“司马昭篡夺帝位的野心已经无人不晓,我也不能坐以待毙!我希望你们能鼎力帮助我,誓死从司马昭手中夺回政权!”

    谁知王沈、王业早已不把曹髦这个傀儡皇帝放在眼里,不但不帮忙,反而把消息通报给了司马昭。司马昭忙派亲信贾充领兵作好准备。

    曹髦见事已败露,决心来个鱼死网破,亲自率领宫中的禁卫军和侍从太监等,前往攻打司马昭相府。他手持宝剑,站在车上高声喊道:“天子亲征有罪之人,谁敢抵抗就杀了他全家!”

    贾充率领军队沮击曹髦,听了曹髦的喊声后,鉴于曹髦的“天子”空名,贾充还是暂停了下来。这时,骑督成的弟弟成济问贾充:“事情不妙,你看怎么办?”

    贾充大声喊到:“自古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司马公平时养着你们,正是为了对付现在这种局面。今天的事该怎么办,那还用问吗?”

    成济听罢,挥戈上马,直冲过去。曹髦的“乌合之众”给这突如其来的举动吓怔住了,一时不知所措。说时迟,那时快,成济手持长矛猛向曹髦刺去。曹髦没量到这小子果然真的下手,招架不及,矛头已从前胸刺进,又从后背透出,跌下车来。可怜一代帝王,刹那间就魂归西土了,整个宫廷军队顿时作鸟兽散。

    事发后,司马昭不免有些害怕,他一面装出悲痛欲绝的样子,为曹髦料理后事;一面召集大臣们商议如何平息众怨。尚书仆射陈泰提议:“现在,只有杀了贾充,才可稍慰天下人心。”司马昭沉吟半晌,觉得贾充是自己可靠的亲信,日后还有大用,于是,让陈泰处罚一个次一等的人。陈泰顶了一句:“只有处罚更高一等的人,没有再次一等的人了。”最后,把成济的兄弟作为大逆不道的首犯给诛灭九族,以此等“替罪羊”来平息民愤。随后,司马昭另立年方十五的曹矣为魏帝,继续进行窃国大盗的勾当。

    唐高宗李治是一个性格懦弱的国君,武则天对此十分了解。在没有得势的时候,武则天对李治可以说是百依百顺。当形势来了个180度大转变后,唐高宗事事都要受治于武则天,高宗对此十分不安。决心寻机会整治一下武则天。

    不久,太监王伏胜告发宫中有人行”厌胜之术”。高宗听后,认为这是整治武则天的极好机会。高宗密召大臣商量,上官仪大胆提出:“皇上如不及早废黜武后,日后诸事恐更加难办!”高宗一听,说道:“爱卿之言正合朕意”,即刻命上官仪起草诏令。

    谁知消息很快走漏了出去,武则天立即到高宗面前撒娇耍赖,又是哭又是闹的,晚上又下足媚劲侍候高宗。李治在武后的软硬兼施下,很快取消了原先的念头,武后顿时破涕为笑,多云转晴。

    性格懦弱的李治又害怕武则天心存怨恨,便又讨好地说:“我本来是没有这个念头的,都是上官仪这伙出的馊主意。”

    武则天不听则已,一听就怒火中烧,暗暗咬牙切齿,要找上官仪算帐。

    从那一天起,武则天就开始唆使许敬宗诬告上官仪有谋逆罪行,这样,不仅处罚了上官仪,还很快处置了一大批与上官仪关系密切的大臣。在这场“倒武”运动中,上官仪等人成了道道地地的替罪羊。

    唐玄宗时,武则天的女儿太平公主在朝廷中也十分有权势,有一大批高级党羽尾随其后,对唐玄宗,起着极大的制肘作用。由于唐玄宗此时还羽毛未丰,一时也拿太平公主没办法。

    过了一度时期,唐玄宗的亲信、宰相刘幽求同羽林军头目张密谋,要用羽林军来诛杀这批政敌。谋划已定,他们将整个行动计划向玄宗作了汇报,玄宗很快同意了他们的计划。

    谁知张沉不住气,计划刚刚定好,就得意忘形起来,过早地把消息泄露了出去,引得满朝文武大臣人心惶惶。

    唐玄宗知道事情已经败露,大为惊恐,叫苦不迭,想不到张这帮人这么不能成事。此事搞不好,会直接影响到他的帝王位置,因为太平公主很有可能利用这件事把他搞下去。于是,为了笼住人心,迷惑太平公主,唐玄宗反咬一口,揭发刘幽求等人离间骨肉,拢乱朝政,粑刘幽求、张等人下了大狱。唐玄宗终于用“替罪羊”为自己解脱了政治危机。

    曹操在有一次领兵打仗的行军途中,军粮遇到了严重危机,如果让士兵知道,那就要影响整个部队的战斗情绪,造成人心涣散。曹操就将管理粮食的军吏召来,问他有什么解决办法。那个军吏说:“可以用小斛来分粮,估计这样,可克服眼前难关。”曹操说,“这个主意好!”就让那个军吏付诸实施了。这一秘密很快被将士们发现了,军营中议论纷纷,纷纷指责曹操在有意欺骗将士,刻扣军饷。本以为可以稳定部队情绪的,谁知这一来更加坏事。曹操为了推脱罪责,安抚军心,就对这位负责粮食的军吏说:“借你一只头颅,以压众人之心。”下令将军吏斩首。且将军吏的首级挂在营中,进行示众,旁边还写有六个大字:“行小斛,盗官谷”。这一来,军心遂安定下来。可怜这个管粮食的军史,成了道道地地的替罪羊。

    使对方难堪

    西汉时,中郎将袁盎为人慷慨而识大体,但却常遭小人谗言。其中宦官赵谈因受皇上宠信,而常加害于袁盎。袁盎为此十分忧虑。

    袁盎的哥哥袁子种做常侍骑一职,他对袁盎说:“下次你见到他和皇上在一起时,可当众污辱他,把他猛克一顿。以后,他虽然讨厌你,乃致于还在继续说你坏话,但皇上却会不再信任他了。”袁盎觉得对待这种谗佞小人,以此种方法治一治也许有用。于是,就等待着机会。

    一次,汉景帝到东宫去,宦官赵谈侍奉皇上乘车。袁盎见状,三步并作两步走上前去,伏在皇舆之上,对景帝说:“臣听说能够与陛下共同乘车的都是一些英雄豪杰。现在,我们汉朝虽然缺乏盖世英雄,但陛下怎么单单同被阉割的人一同乘车呢!”

    汉景帝听了,微微一笑,立即把赵谈赶下车。赵谈被袁盎一顿狗血喷头之后,哭泣着下了皇帝的车。

    自此以后,赵谈再也不敢在皇上面前加害袁盎了,并且一见到袁盎,就像老鼠见了猫,唯恐躲闪不及。

    东晋时,大将王敦任命温峤为丹阳令尹,于是,就准备了酒菜为温峤饯行。

    温峤害怕他离开后,铠曹参军钱凤会在王敦面前说他的坏话,心想,总得在临走前治一治这个家伙。酒席间,大家畅叙饮啜不己。为了表示谢意,温峤就出席,举着酒杯到各人面前碰杯答谢。

    当温峤举杯要到钱凤席位时,故意显得有点酒喝过量的样子,他一眼瞧见钱凤还没有饮酒,便假装酒碎了,用手击打钱凤,并且一下子打落了钱凤的头巾,嘴里还厉声斥道:“你钱凤——是什么——东西?我温太真行酒,你竟敢——不饮!”说着,又要动手去扯钱凤的衣领。被众人拦住了。

    钱凤当众被别人打落头巾,显得十分难堪。王敦见了,说温峤(字太真)

    是酒喝多了,便用好言劝慰钱凤,让他别跟醉汉见怪。钱凤也只好先吞下这口闷气。

    第二天,钱凤对王敦说:“温峤与朝廷的关系密切,不要随便相信他,应多加考虑。”此时,王敦正准备谋反朝廷,所以,钱凤提醒他。

    王敦听了钱凤的话,以为钱凤又在记别人的仇而故意说别人的不是,就对钱凤说:“太真昨天是醉了,所以对你无礼。但你怎能因此就诬告他呢?”

    钱凤只好悻悻而去。

    温峤顺利返回京都,把王敦谋反的阴谋报告给了皇帝。

    东魏时,平远将军尔朱兆因为六镇屡次反叛,讨伐起来没完没了,就向高欢问计。高欢说:“应该选君王的心腹私将统帅部队。如果对方再来侵犯,就向统帅问罪。”

    尔朱兆说:“这个主意不错。但您看谁能担任此统帅呢?”这时,侍中贺拔允刚好在场,劝尔朱兆任用高欢为统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