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殷素素与谢逊也都是江湖中成了精的人物,对于这些忌讳都是了然于胸,自然也都是远远地避了开来。

    虽则冰火岛上时有山禽猛兽出没,但以张翠山的实力自是不在话下,只是他自己却是未曾料到他反是被张无忌那一番话之下说得心头明悟,就此进入了定境之中,若非此时的张无忌早已不是数天前那个五岁孩童,他的此举倒真的是太过冒险了。

    张无忌回过头,望着张翠山不语不动,脸上却隐隐现出一层润玉般的光泽,知晓张翠山心下已有所得,不由得心下微笑。

    内力修为,讲究日积月累,滴水钻石,若说张翠山可以在这斗然之间内功大涨,徒增功力,那自是妄言。但张翠山若能由此悟能神气相依的道理,今后修养内气之时,能够懂得按照自己自身小天地之运作消长方式,来删繁就简,则自然可以不走弯路,事半功倍,就此突飞猛进,前途未可限量。

    也就是师承于张三丰的张翠山,在张三丰左右耳濡目染,对于这一番道理虽然未曾明了,但多少却也记忆在心,这才能够在张无忌这一语点醒之下,有所明悟,若换做是谢逊,纵然内力修为胜于张翠山何止数倍,却只怕在张无忌的这一句提醒之中难有所得。

    张三丰自小便在少林跟随觉远大师修习九阳神功,又曾在觉远大师临圆寂之时,听其诵念九阳真经的全文,虽然当时年岁尚幼,未能全部记忆下来,但一身内功的底子,却终究是承袭九阳神功而来,虽然他后来自出机杼,融合道家诸般理念,创制武当一脉的内功心法,然则修习内功过程之中,终究与张无忌有着诸多相同的体会。

    只是此时的张三丰,虽然自身功力已经臻于大成之境,却终究还未曾经历那两次闭关,对于太极神功与太极拳剑,他自己自然可以隐隐约约地体贴得到,但终归还未曾形成系统的理念,自是无法传授给座下弟子,张翠山也是因着在七大弟子之中悟性最高,张三丰有意无意间,时常与其探讨些自己也尚没有完全想明白的武学难题,这才得以对张无忌所说的东西,能够觉得隐约有点印象。

    张三丰盖世奇人,武学修为震古烁今,张无忌虽则在功力上较诸张三丰不见得弱上多少,但在武学修为之上,那可是真真正正地瞠乎其后,其在梦中那一生中在武学之上的非凡成就,亦多半是因着在武当山上受张三丰的耳提面命,倾囊相授,方可臻达。

    但他此时多了梦里那一世的经历,却简直如同融汇了张三丰苦思百年所领悟出来的武学大要,以及结合自己一身旷古绝今的武功,极尽亶思所得的精要所在,可以说此时这个小小的五岁孩童,在武学之上的识见与修为,却只怕更在当世任何一个人之上。

    张无忌仰天,望着天风吹拂下,树叶片片打着旋落在草地上,嘴角微微地荡起了一丝苦笑。

    多了那一辈子的经历,他的心境感怀,自然也不可能再能是小小的五岁孩童心态。

    毕竟,在梦中那一生走到尽头的时候,他的年纪还要较诸现下不过二十许人的张翠山更为年长上不少,而且号令群豪、逐鹿天下,阅历之丰,经验之广,更不是眼前的张翠山所能比拟得了的。

    在梦中那一生里,冰火岛上这几年淳朴天然的生活,影响之所及,贯穿于他的一生。

    他那种甚至被人认为是有几分懦弱的善良,其实就是童年之时在这种丝毫容纳不下机心算计的冰火岛上养出来的,以致于他对于一切机心算计、一切的权谋狡诈,都带有一种天然的厌倦乃至于排斥的感觉。

    他并不是不够聪明,他并不是不懂的那些技俩,他并不是不知道要如何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然而他的心下,却始终是不愿。

    在他心目之中,人世间最理想的生活方式,莫过于他那日在小酒馆中对赵敏所说的惟愿天下间所有人,都不要再杀人害人,大家和和气气,亲亲爱爱,就如同他们一家人在冰火岛上的模样,那应该有多美好。

    是以他在梦中那一生无论是因缘际会当上了明教教主,还是又自慑服六大派,成为中原武林人人归心的人物,或者说高举义旗,反抗蒙元之暴虐,却都不过是时势所迫,不得不尔。虽然在天下人看来,他委实是叱咤风云、光芒万丈、可羡可慕,然而张无忌自己的心下,却是一点也不快活。

    ---------------------------------------------------------------------

    第一卷的这几章可以说是有点设定的意思,要解释一些跟《倚天》原文里不相违背却又不尽相同的看法,是以说明性的文字会多一些,偶会注意加快剧情发展的说,请各位朋友继续支持等待。

    洋流将至,季风将起,张无忌是否会泛航归去,又是否还会忍心让谢逊独居于冰火岛上?

    中原武林,正在为屠龙刀一事争斗纷芸,张无忌一家人的归去,又将给这样的局面带来一个什么样的新景象?

    一切的精彩,尽在后续,各位叔伯朋友兄弟姐妹快点用票票砸到偶飞速更新吧,你们的支持就素偶码字的动力啊啊啊!

    第一卷重生冰火岛第十四章亲者仇者

    (更新时间:2006-11-2112:24:00本章字数:2384)

    若非如此,以当年他在明教教众之中的位望之隆,纵使朱元璋再多狡计,也丝毫撼动不了他的地位。

    当日他在朱元璋设计之下,携赵敏飘然而去,实际上却也是因为他早已厌惓了这样的生活,趁势而退而已。

    不是不明白朱元璋的心思,只是觉得朱元璋当时虽然诸多算计,却终究也还算得上治世之能才,将义军所据之地,打理得好生兴旺,他虽然是当时天下几路义军名义上的共主,却从未曾有一刻将这个天下看做是自己私家之物,却也觉得朱元璋若是有才有心,纵然便将天子大位拱手相让,却也没有什么可以的。

    更何况行军打仗与江湖争胜不同,明教的首脑人物,武功高是高了,行军打仗,却未必就见得拿手,反倒是一些寻常教众,往往在金戈铁马中脱颖而出,是以当时的几支义军,虽然名义上都自统归明教帐下五行旗、天地风雷四门等统属,然则事实上直接指挥义军的却往往不是五散人、四大法王、左右光明使这些明教的首脑人物,反倒都是如同徐寿辉、朱元璋、常遇春、徐达等在教中地位不高的教众。

    这些教众虽然在教中地位不高,然而却终究是在第一线冲杀指挥的负责人,可以说天下原本是他们打下来的,若是强欲以教权凌驾于前线军事指挥之上,则必然要生出许多冲突,到时兄弟阋于墙,却绝不是张无忌愿意看到的局面。

    所以他选择了携赵敏飘然而去,将教主之位交给杨逍,实则却也是存了要消弥这因教权而军权二分,从而早就埋下来的祸根。

    毕竟他在明教之中的威望之隆,一时无二,若是仍由他慑理教主之位,明教便是铁板一块,如此则明教之中的首脑教众,自必不会允许有朝一日朱元璋竟尔凌驾于他之上。

    若换了杨逍,形势却也就大不相同,毕竟杨逍孤高自傲,教中首脑,因着自己的手令传位,或可对杨逍维持表面上的尊敬,却绝不会象对待自己这般推心置腹,更重要的杨逍本人,对于争夺天子大位,却也没有多少的兴趣。

    是以换了杨逍,虽则各种磨擦,自必难免,却是能保证更多的只是争于教务而不争于国务,争于江湖而不争于天下,若能当真如此,却也能令得天下之间,减少了不知几许血腥。

    至于朱元璋亦或是其他哪个义军首领能够最终据有天下,张无忌却总是认为,明教都已然以天子大位相让,那新朝纵然不立明教为国教,至少也应当还明教一个生息清静之地,毕竟不管怎么说,新朝的开国功臣、当朝大员,大半出身明教教众,今后明教传法宏教,总也不至于再处处遭受官方的打击,境遇较诸先前,总要好上许多。

    他并不是不懂得这些机谋筹划,只是朱元璋用这些机谋筹划争逐天下之利,而他一心一意,却只是想为人世间多减少几分血痕。

    毕竟他自幼生长在冰火岛上,少年之时被朱九龄打下山崖,又在桃源洞天之中生活数年之久,在他的认识之中,哪怕再凶残的野兽,只要把它喂饱了,它也便不会再噬人了。

    可惜事实却证明他错了,而且错得厉害!

    那个建立新朝,摆出一副堂皇威仪的洪武大帝,心计之狠、之毒,比最凶残的野兽,还要更酷烈上百倍、千倍。

    禁绝明教,剿杀教众,甚至一场大火,把那些跟着他打天下的兄弟,生生地化成焦泥血肉。

    多了这样一个治国一味以严刑峻法的暴君,早已饱经离乱之苦的天下百姓,却不知又要多遭受多少苦难!

    自己的一时心软,却是不知害苦了教中兄弟,害苦了多少生灵。

    一念及此,张无忌眼中就腾起了熊熊火焰。

    苍天让自己奇异般地多了这一世的记忆,或许就是因为连老天爷也再看不下去,就是老天爷在给自己一个去改变自己、改变天下人命运的机会!

    既然如此,自己又怎么能辜负了老天爷这番眷顾呢?!

    张无忌的嘴角露出一丝冷笑。

    不会的!

    不管那一生是真是幻,自己都绝不会再让那场梦中的一些事情梦境成真!

    经过了那一世的遭遇与经历,他却是早已想得明白,善良必须以实力为代价,有时为了救人,却不得不要先杀人!

    所以今天借机指点张翠山内功心法,绝不是他一时心血来潮。

    无论江湖,还是天下,如果没有足够的实力作后盾,只怕随时都会被如朱元璋一般凶残的野兽,一口吞下,连骨头也不会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