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1ni小说网 > 穿越小说 > 中华帝国1908 > 第67章
    11时半,吉野先发现北洋舰队,发出信号“东北方向发现三艘以上敌舰”。

    迎风站立在总旗舰“松岛”舰桥上的联合舰队司令官伊东佑亨中将知道,这一场是以国运相赌的战争。

    12时20分,日舰逐渐接近北洋舰队。

    中午12时50分,北洋舰队旗舰定远首先开炮。

    十秒钟后,镇远舰也发出炮弹,紧接着,北洋舰队各舰一齐发炮轰击。三分钟后,日本旗舰松岛也开始发炮还击。刹时间,双方各舰百炮一齐怒放,硝烟弥漫,海水沸腾。

    开战之初,双方的力量对比如下:北洋水师拥有火炮195门,总排水量2万7千吨,平均航速14节半。联合舰队拥有火炮268门,总排水量3万6千吨,平均航速10节半。其中,日本第一游击队平均航速达19.4节。另据英国海军年鉴统计,当时速射炮的发射速度是原后装炮的六倍,由此计算,日本舰队的火力实际上相当于北洋舰队的三倍。北洋舰队明显处于劣势。

    战斗开始不久,北洋舰队旗舰“定远”舰由于下水12年,久已失修,舰桥被突然开火的大炮震塌,丁汝昌摔伤,信旗被毁。丁汝昌拒绝随从把自己投入内舱,坚持坐在甲板上督战。可是他只能鼓一舰士气,战斗刚开始,北洋舰队就失去了指挥。日第一游击队4舰利用航速优势绕攻北洋舰队右翼“超勇”、“扬威”,二舰相继被击中起火,退出战斗。日舰“吉野”也被北洋舰队击中起火,但很快被扑灭。13时30分左右,“超勇”沉没。

    当日本第一游击队绕攻北洋舰队右翼时,本队也与北洋舰队主力交相攻击。日舰“比睿”、“赤城”、“扶桑”、“西京丸”被北洋舰队截击。

    “定远”、“来远”、“经远”重创“比睿”、“赤城”。“赤城”舰长坂元八郎太当场毙命。“西京丸”也受重伤。

    14时15分左右,日本舰队绕至北洋舰队背后,与第一游击队形成夹击之势。北洋舰队腹背受敌,队形更加混乱。在混战中,北洋舰队一直冲杀在前的“致远”舰受到日“吉野”、“高千穗”等的集中轰击,多处受伤,船身倾斜。

    伊东祐亨令第一游击队救援“赤城”、“比睿”。“吉野”冲在最前面,正遇上全身着火的“致远”舰。管带邓世昌下令撞沉“吉野”。“致远”舰向“吉野”号右舷高速撞去。日舰官兵见状大惊失色,拼命逃窜,并向“致远”舰连连发射鱼雷,“致远”舰躲过一条鱼雷后,不幸为另一条所中,全舰官兵共252名壮烈战死。

    “经远”继续迎战“吉野”,也中弹起火,管带林永升、大副陈策阵亡,随后舰也被敌鱼雷击沉,全舰270人除16人获救外,全部殉难。“致远”沉没后,“济远”管带方伯谦、“广甲”管带吴敬荣,临阵脱逃。“靖远”、“来远”因中弹过多,退出战斗,避至大鹿岛附近紧急修补损坏的机器。

    “定远”、“镇远”两舰顽强抵抗日舰本队的围攻,虽中弹甚多,几次起火,全体官兵仍然坚持奋战。

    下午3时30分,“镇远”舰的30.5公分大炮连续击中日本旗舰“松岛”号二次。“松岛”后甲板四号炮塔中弹后,火焰引发装药,发生了大爆炸。“松岛”船轴倾斜5度,冒起白烟,火灾大作。日军炮塔指挥官海军大尉志摩清直以下100余人皆被击毙。死尸堆积,血流满船,“松岛”败走。

    不久,“靖远”、“来远”抢修完毕,重新投入战斗。日舰“赤城”、“比睿”、“西京丸”被“定远”、“镇远”轰得不知去向,旗舰“松岛”已经瘫痪,“吉野”、“扶桑”也受了重伤,不能再战,又见北洋舰队重新集队,伊东祐亨便于17时40分左右下令撤出战场。

    北洋舰队稍事追击,也收队返回旅顺。历时5个多小时的黄海海战到此结束。

    黄海海战历时5个多小时,其规模之大,时间之长,为近代世界海战史上所罕见。

    海战的结果是北洋舰队损失“致远”、“经远”、“超勇”、“扬威”、“广甲”(“广甲”逃离战场后触礁,几天后被自毁)5艘军舰,死伤官兵千余人;日本舰队“松岛”、“吉野”、“比睿”、“赤城”、“西京丸”5舰受重伤(“西京丸”、“赤城”两舰被拖行后不久后沉没),死伤官兵600余人。

    黄海海战以后,由于北洋舰队嗣后不敢再战,日本基本上掌握了黄海制海权。

    第三卷日出东方第八十四章阿芙蓉

    (更新时间:2005-10-1918:31:00本章字数:2299)

    人生,总是苦难的,不然,还要命运干什么?

    咸丰年间中国南方,没有热,没有光,没有鲜丽,乌云迷漫,一片黑暗,生活窒息,是荒凉与寂寞,是废弛了的地狱……

    石达开的太平军与曾国藩的湘军正在混战。中国历史在苦难中跨过了一个新起点……

    这一年,农历四月二十二日(公历5月25日),正是南方农村桃李芬芳的季节,一个穿着那个时代最流行的喇叭上衣、留着燕式刘海儿的女子,激烈的阵痛之后,在中国最古老的民间接生婆的侍弄下,那个呱呱坠地的女婴就是陈萼华。陈萼华降生了,但是刚结婚一年多、年仅三十三岁,慈爱善良、粗通文字,能写“夫君见字如晤”信件的母亲,却因胎衣未下,而丧生在九泉之下。

    母亲悄悄地离开了人间,无私地把生命交给了陈萼华。但命运却无情地把陈萼华留在残酷的荒原。那个时代,对她来说,不是绿洲,没有奇花异草;她生在书香门第,但没有过那种本该文明的“待遇”。她像一个小佣人,从来没有坐到桌旁和大人一起吃过饭。她总是含着眼泪,躲在远远的角落里,羡慕地望着继母和父亲,亲昵地逗着咿呀学语的妹妹,两人竞相抱妹妹、亲妹妹。年节时分,妹妹打扮得花枝招展,家里人上上下下称作“美丽的洋娃娃”,只有善良的保姆王妈妈,才能给她些微的同情与温暖。

    到了长大成人,陈萼华喜欢上一个爱唱山歌的小伙子,她每天傍晚,都要靠在门边,听着远方传来的歌声:“桃叶桃叶儿心改变;杏叶杏叶儿想团圆;竹叶儿尖,相思害的实可叹;藤叶儿牵牵连连割不断;茶叶儿清香流落在那边;荷叶儿说藕断藕断丝不连;荷叶儿说藕断藕断丝不连。”

    可是,父亲却将她嫁给了一个陌生的男子,他虽然仪表堂堂,英武不凡,是个帅气的海军军官,却不是自己心爱的男人。

    对于父亲的选择,陈萼华并没有异议,婚后两人的感情也不错,虽然说不上是举案齐眉,但相敬如宾也还是有的。陈萼华温文有礼,在文家这个大家庭里边也很知道进退,慢慢地,陈萼华也渐渐明白了丈夫对自己的感情,她也逐渐忘记了会唱山歌的小伙子,将心放在了丈夫身上。

    “出嫁从夫,”陈萼华想到,“既然古人都这么说,不不是完全没有道理。”

    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嫁个扫把扛着走,人生可不就是这个样?

    可命运却偏偏同陈萼华过不去。

    自从文璧离开之后,都快要一年了,一点儿音信都没有。反而是左邻右舍传来了许多不幸的消息。

    自从大清建水师以来,这个南方的小城就为水师提供了不少海军军官,陈萼华的邻居,多半也是文璧在水师中的同僚。

    自打过了甲午年七月,坏消息就一个接着一个,败仗啦、征发啦,最让人难以承受的,是亲人的死讯,陈萼华亲眼目睹半条街的邻居都挂上了招魂幡,痛悼在海战中丧生的亲人,整个小城一片哭声。

    听见这些哭声,陈萼华的心中也是沉甸甸地,她知道,自己的丈夫也是水师军官,也参加了那一场残酷的海战,却不知道,他能不能平安归来。

    如果丈夫死去了,那自己还能活下去吗?

    陈萼华想起了自古以来烈女的事迹,也悄悄为自己准备了阿芙蓉。阿芙蓉就是罂粟,是一种美得让人无法抗拒的花儿,可是阿芙蓉的汁液作为毒品远比它作为美丽的鲜花来得声名远扬。

    海通几百年来,只有两件西洋东西在整个中国社会里长存不灭。一件是鸦片,一件是梅毒,都是明朝所吸收的西洋文明。并且考证说,据《大明会典》,鸦片是暹罗和爪哇的进贡品,梅毒更是舶来的洋货,叔本华早就说过,近代欧洲文明的特点,第一是杨梅疮,所谓文明即梅毒。两样东西虽然流毒无穷,却也不能一概抹杀,起码鸦片可以给诗人提供灵感,梅毒据说也能刺激天才。

    鸦片旧时写作阿片,乃是opium的音译,所以颇令有名物考证癖的学究头痛而不详名义。该片又叫做阿芙蓉,这却给了酸学究有案可稽的机会,故云:阿,方言称我也;芙蓉则以其花色似芙蓉也。俺家芙蓉,听起来和咱媳妇意思差不许多,很有亲切感。不能说这考据没有道理,却不免站错了立场,怎么说,这阿芙蓉和杨梅疮,都是打了殖民主义烙印的贱货。

    李时珍大爷具体描述过收拢这洋媳妇的方法,当罂粟结青苞时,午后以大针刺穿外边的包皮,如此三五处,明天早上,就会有津液渗出,刮下收入瓷瓶,阴干备用。成品的咱媳妇,是棕或黑色的干膏块,散发出独异的臭味。

    不过,此物也并非全无是处。除了镇痛止泻止咳外,用俺芙蓉和粳米饭捣制的一粒金丹,号称是包治百病,具体的辨证,主要依靠服药时派送的汤水,譬如热酒送下治风瘫,阿胶汤下治久嗽,黄连汤下治赤痢,灯心汤下治脐下痛,续断汤下治血崩……

    除此之外,阿芙蓉也可以用来自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