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1ni小说网 > 玄幻小说 > 幼儿心理学 > 第2章
    显然,心理是遗传和成熟与环境和

    教育交互作用的结果,遗传和成熟为幼儿心理发展提供了物

    质基础,环境和教育决定了幼儿心理的发展方向、水平、速

    度。

    在环境和教育中,教育起着主导的作用。这是因为:第

    一,教育对幼儿进行的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影

    响过程,这无疑比那些自发的、偶然的、无计划的环境因素

    的影响要更有力、更有效;第二,幼儿进入幼儿园后,主要

    的、大部分的时间是在幼儿园接受教育,也就是说,在他们

    所接触到的环境影响中,主要的是幼儿园教育,即教学和老

    师的影响;第三,教育可以充分利用、发挥遗传和环境中的

    有利因素,而克服和消除其不利因素,以促使幼儿心理更快

    、更好地发展。

    例如,某单位曾对幼儿数概念发展的水平作过一次调查

    。结果说明,受过幼儿教育和未受过幼儿教育的儿童在计数

    、数序和运算能力的发展水平上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别。未受

    过教育的六岁半儿童,较同龄受过幼儿教育的儿童,在数概

    念的发展上要晚两年。这些差异形成的原因,主要就在于教

    育。美国著名女作家、女教育家海伦·凯勒自幼又聋,又哑

    ,又盲,可就是由于受到了良好的专门教育,使她可以通过

    触觉、嗅觉来认识世界。最后,不仅她的心理的各方面得到

    了正常、健康的发展,而且在许多其它方面超过了常人,还

    写出了许多很有价值的文章和著作,闻名于全世界。

    总之,幼儿心理的发展,遗传、成熟、环境、教育缺一

    不可。但是,对于正常儿童来说,环境和教育更重要,是幼

    儿心理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特别是教育,更起着主导的作用。

    幼儿心理发展基本理论第三章:教育必须通过幼儿心理发展的内因才能起作用

    需要说明和注意的是,我们既承认环境和教育对幼儿心

    理发展的决定性作用,但也反对把环境、教育的作用机械化、

    绝对化。对于幼儿心理发展来说,环境和教育毕竟只是外部

    条件、外部原因,要使其对幼儿心理发展起到作用,还必须

    通过幼儿心理发展的内部原因。在这方面,我们是有许多经

    验和教训的。有的老师注意了解幼儿的心理发展规律和特点,

    从幼儿的具体实际情况出发进行教育,结果教育教学效果很

    好,幼儿心理也得到健康、迅速的发展;而有的老师虽然主

    观愿望良好,但是不掌握幼儿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认为

    只要老师多教点,教难点,幼儿心理发展的水平就能比别人

    高些,其结果是事倍功半,反而影响了幼儿心理的正常发展。

    以上事实表明:只有通过幼儿心理发展的内部原因,教育才

    有可能真正发挥它对幼儿心理发展应起的作用。

    那么,什么是幼儿心理发展的内部原因呢?

    一般认为,幼儿心理发展的内部原因包括这样两个方面:

    一是新的需要。需要是指人在一定社会和教育的要求下,所

    产生的追求和倾向于一定事物的心理反映。它的表现形式,

    有愿望、兴趣、好奇心、动机、目的、信念等许多,是人从

    事任何一种活动的动力。当客观的要求被儿童所理解和接受,

    而成为他们主观的需要时,就会激发、推动幼儿去从事某种

    活动。例如,老师要求小朋友好好学画,争取“六一”节参

    加画展。当这一要求变成幼儿自身内在的需要时,他们上美

    术课就更专心、更认真了。二是幼儿原有的心理水平或状态,

    包括幼儿在反映活动中形成的认识水平、心理特征、年龄特

    征等等。比如,思维方面,婴儿思维带有很大的直觉行动性,

    幼儿思维带有突出的具体形象性;言语方面,二、三岁的幼

    儿只会使用一些基本的简单句和个别复合句,五六岁幼儿会

    使用各种类型的复合句。这两者相互作用就构成了幼儿心理

    发展的内部矛盾。在这一内部矛盾中,需要是代表着新的、

    比较活跃的一面,原有的心理水平或状态是代表着旧的、比

    较稳定的一面。需要总是在一定的心理水平或状态的基础上

    产生,而一定的心理水平或状态的形成,也依存于幼儿是否

    有相应的需要。二、三岁的儿童只有最初步的口语发展水平,

    他就只能产生进一步用口头言语进行交往的需要,而没有掌

    握书面言语的需要;幼儿有了进一步用口语进行交往的需要

    时,又会促使他去仔细地倾听和模仿成人的说话,从而他的

    口语交往水平便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可见,幼儿心理发展内

    部矛盾中新的一面(新的需要)总是不断地和旧的一面(已

    有的心理水平或状态)既统一又对立,统一对立的结果是新

    的需要不断地否定着已有的心理水平或状态,从而幼儿心理

    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得到发展。

    幼儿心理发展的内部矛盾是幼儿心理发展的内因与根据。

    教育必须通过这个内因,通过新的需要和已有心理水平、状

    态之间的矛盾运动,才能真正发挥它的作用。因此,作为教

    师,就应当深入了解幼儿,提出一定的、适当的要求,并使

    之为幼儿所接受,变成幼儿的新需要,以便引起幼儿心理的

    内部矛盾运动,促进幼儿心理日益向更高的水平发展。

    幼儿心理发展基本理论第四章:教育要求要符合幼儿心理特点

    幼儿的新需要是在一定的教育要求下产生的。但是,并

    非所有的教育要求都能为幼儿所接受,变成幼儿主观的需要,

    引起幼儿心理发展的内部矛盾运动。教育所提出的要求能否

    被幼儿所理解和接受并转化成为幼儿的新需要,有个必要的

    条件,这就是教育要求是否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如果符合,

    就会为幼儿所理解、接受,变成为幼儿的新需要,形成幼儿

    心理发展内部矛盾的新的一面;如果不符合,情况就会相反。

    这就是教育与幼儿心理发展的辨证关系,一方面幼儿心理发

    展离不开教育的要求、指导,另一方面,教育要求又必须适

    合幼儿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

    教育要求怎样才算符合幼儿心理特点呢?

    这需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做起:

    (一)教育要求高低难易合适,需要幼儿作出一定的努

    力所能达到,而不是过高过难。比如,要求小班幼儿静坐半

    小时听老师朗读诗歌,或学习数的组合分解,这一要求就过

    高了;而要求大班幼儿学习画苹果、太阳,或复述故事《拔

    萝卜》、《小兔乖乖》,这一要求就太低了。这两种情况对

    幼儿都不合适,都不利于幼儿产生学习的兴趣和愿望。

    (二)教育要求要具体、明确。有时要求虽高低难易合

    适,但提得很笼统、抽象,这也不利于幼儿把教育要求变为

    内在的需要。比如,要求学前幼儿上课坐好,如果只简单化

    地说:“坐好”,是毫无作用的,教师必须将“坐好”的具

    体标准和要求交待清楚:“把手放腿上,两脚并齐,身子不

    能趴着,眼睛看老师。”把教育要求具体、明确化,才能促

    使幼儿积极地按照这些要求去调节、控制自己的言语和行动。

    幼儿的感知觉和觉察力第一章:发展幼儿智力要从培养感知能力开始

    感知是感觉和知觉的总称。感觉反映物体的个别属性,

    如通过眼睛看到颜色,这是视觉;通过耳朵听到声音,这是

    听觉。而把物体的各个属性有机地结合起来,成为一个整体,

    这就是知觉。我们看到了猴子的动作、皮毛颜色,又听到了

    猴子的叫声,在头脑中就形成了对猴子的总的形象,这就产

    生了对猴子的知觉。幼儿时期的感知觉主要有视(知)觉、

    听(知)觉、触(知)觉,以及空间知觉和时间知觉等。观

    察是知觉的高级形态,是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

    过程,在感知觉中占有重要地位。

    幼儿感觉和知觉是幼儿认识世界、增长知识的门户。幼

    儿是世界的新客,周围许多事物对他来说,都是陌生的、新

    鲜的,都有待于去认识;而幼儿认识每个新事物,都不能象

    成人那样,看一下书或听别人介绍一下,就可以对事物有个

    初步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