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说起孝武的工作经验,应该是在他和汪小姐结婚后,回台湾后的事。

    当年轻的孝武回到台湾时,老先生还在世,当时孝文情况不是太好,所以老先生对孝武的期待也就格外殷切。老先生希望这个留学德国的第二个孙子,能够为蒋家第三代争口气,因而把许多希望都寄托在孝武的身上。他一回国,老先生就发布孝武当国民党中央党部的专门委员,这个职位和中央党部的总干事平行,一般大学毕业的青年,如果参加国民党的工作人员招考,即使他的能力、学识、人品再好,即使是考上了,也只能从助理干事做起。可是,老先生并不觉得这有什么了不起,还说这是要给孝武“磨炼磨炼”。

    在党部上班的时候,他自己开美制道奇吉普车去办公室,后来,他由党部转到“辅导会”经营的华欣文化事业公司。当筹备主任的时候,那时“辅导会”的主任,也就是他的顶头上司是赵聚钰。赵主任是孝武父亲的老部下,对孝武焉有不关照的道理,自然是要什么有什么。

    江南案(据称《蒋经国传》作者江南,因在该书中有意“丑化元首”,遭台湾情报部门特工刺杀身亡),给孝武政治生命一个相当沉重的打击,这也是导致他出国避风头的主因;但也有人认为,蒋孝武出国的另一个原因,是为了在国外比较能够避免外来的一些干扰,让他过一个比较平静的新的婚姻生活。

    的确,孝武自从和汪长诗离异以后,他展开了他新生活的第一页。在这第一页的扉页上,他认识了一位台湾籍的小姐蔡惠媚,而这位台籍小姐竟然改变了他的后半生。

    认识蔡惠媚之前,孝武的私生活是很受外界关注的,当然这些关注有相当一部分是带着一种异样的眼光在看待他。可是,在他认识了蔡惠媚之后,却奇迹式的,改变了以往不为家人和外界认同的生活方式,在作为和生活步调上,都慢慢做了微妙的转变。可见,爱情的力量即使在这位时人视为“太子”的身上,扮演了多么重要的角色。

    蔡惠媚本来是孝武尚未离婚时,他女儿友兰的英文教师。蔡惠媚生长在台中望族,在经济上,她根本没有必要外出赚钱,可是,上天有意让她和孝武借着当家庭教师的机会,两人结合。

    孝武为了追求蔡惠媚,据说花了10年的时间,才感动了蔡惠媚本人和蔡家。特别是蔡家本身是台中的大户人家,根本没必要去攀蒋家这门亲戚,而且,台湾人对蒋家基本上是有着十分歧异的看法,加上孝武过去在政坛上的一些风风雨雨,蔡家自然早有所闻,所以,女方家长对这门婚事,基本上最早的兴趣实在不大,要不是孝武苦苦追求,感动了蔡惠媚,恐怕这门婚事永远都不会成功。

    蒋经国对孝武的这档婚姻,非常重视,而且这是蒋家头一次和台湾籍人士结姻亲,自然更为重视,何况孝武有离婚纪录,蒋经国怕孝武再有失足纪录的话,势必引起社会更为负面的批评。所以,父子两人为此曾经做了一番深谈。当蒋经国明白儿子这次是真心要和蔡小姐在一起后,他才要孝武以蒋经国本人的名义,把蔡惠媚的父母请到七海官邸来,由蒋经国出面在官邸客厅准备茶点,招待了蔡家二老,并且借着茶叙的时间,由蒋经国、蒋方良夫妇,亲口和蔡家二老把亲事定下来,但是为了尽量减少外界干扰,婚礼决定在孝武“驻节”的新加坡举行。

    孝武在新加坡举行的婚礼,由于蒋经国是不可能出台的,其他的蒋家亲人也不可能前往,所以,蒋经国特地命令蒋孝勇代表全家,到新加坡去参加孝武的婚礼。

    从整个人生经历来看,如果说蒋孝武的性格不是那么倔强,而且不发生江南命案,他是不可能就此从政坛上销声匿迹的。他的个性让他在政治上的发展,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局限,更不幸的,在他结束“出使”海外生涯时候,却突然在一次健康检查中,无故暴卒。他的死不但让类似江南命案的案子变成悬案,而且也留下了许多的疑点,为后人带来更大的臆测空间。

    蒋孝武死后,蒋家变成一门四寡,这个家族真是多灾多难。

    “地下总统”蒋孝勇

    长安东路时代,我们奉派到蒋经国官邸去担任便衣卫士的工作,上面给我们的任务分配是一个人负责带蒋孝武,一个人负责带蒋孝勇。通常,带孝勇的那个同仁是比较辛苦的,除了他的年龄比较小,不好带之外,孝勇的调皮捣蛋是一个重要原因。

    孝勇小时候,像是一只猴子,不但玩刀玩枪天不怕地不怕,而且特别喜欢爬树,早上给他穿的是一套新衣裳,下午已经玩得全身是泥,没有一个地方是干净的[奇`书`网`整.理提.供]。更绝的是,孝勇只要出去玩,身上总是到处是伤。而从小,孝武和孝勇就是每天打打闹闹的,只要见面就会打架,这两兄弟从小打到大,真是一对小冤家。

    所以,负责带他的同仁,不但要经常注意他的衣着整洁,而且还要保护他的人身安全,不能有一点受伤害的情况,否则谁也担待不了这个责任。然而偏偏这些小孩既不能打也不能骂,所以,一旦他们调皮起来,任谁也管不了他们,只有任由他们胡闹。

    一直到孝勇读军校时,他还是校方心目中最棘手的人物。

    在读军校时,孝勇最怕的人还是教育班长。如果孝勇在学校偷着抽烟,被教育班长当场抓到的话,教育班长是不会理会他是老“总统”的孙子这样的身分,照样给他严厉的处罚,硬是叫他连烟带灰一起吞到肚里去。可是,他对军校的校长和高层首长却不看在眼里,毕竟,这些人都是他父祖辈的部下,他一方面是有恃无恐,一方面,这些学校首长拍他的马屁犹恐不及,怎么可能对他有什么太严苛的举动?

    后来,孝勇在一次训练中,跌伤了脚踝,所以只好办理退学手续。从军校退学后,孝勇又插班进入台湾大学就读。

    因为蒋孝勇最懂得讨好他的父亲蒋经国,在表面上,他也是蒋经国最听话、最乖的儿子,他不像孝武那样倔强好胜,也不像孝文那样孟浪冲动,他是蒋经国的子女中,在个性上最像蒋经国的一个,但是,蒋孝勇背后究竟在做些什么,蒋经国是从来也不清楚真相的。

    1975年,也就是老先生过世以后不久,因为蒋经国的政务实在愈来愈繁忙,他自己的身体日渐虚耗,而且蒋经国慢慢发现自己染有遗传性的糖尿病,虽有专职医生负责,为他诊治,长期下来渐难控制,如果他的体力再不更有效益地运用,那将无异饮鸩止渴。所以,他开始打算把一部分权力,尤其是私人的权力与工作,放一部分给儿子去分忧解劳。

    然而,蒋经国几经考虑,在他三个儿子当中,已经卧病的孝文不用说;孝武个性上比较倔强好胜,而且,性情上也不像孝勇那样内敛,也就是所谓的“持盈保泰”,孝武不懂这一套,所以,如果赋予孝武重任的话,很可能会因为一时急躁,而前功尽弃。

    最后,蒋经国还是选择了蒋孝勇作为他的代言人。当然,他也清楚,以当时台湾的未来走向,台湾没有充分的客观环境,继续走强人政治的道路。所以,他其实很早就有自觉,孝字辈的蒋家后代,是不可能在台湾的政治舞台上有所作为的。可是,蒋经国毕竟是一个跨越现代与传统的过渡型的政治人物,他不可能像现代民主制度要求的政治人物,是“传贤不传子”的、是用民主程序决定一切的,他已经习惯了在台湾这块地方呼风唤雨的感觉,如果有朝一日他失去了现在拥有的一切,他实在无法想像那是一个什么样的状况。

    尽管如此,蒋经国还是希望给孝武和孝勇有更多的机会去比较他们的长处。只有这样,才能比较客观地决定谁是真正有资格继承他“法统”的儿子。

    很多侍卫人员和官邸工作人员,都清楚孝勇的脾气和个性,他是一个十足的两面人,甚至有人说他是个笑面虎,人前人后的表现完全不同。

    在蒋经国身体状况急剧转危的最后几年时光,蒋孝勇可说是蒋经国最直接的代表,所以有人戏称他是“地下总统”,就是在蒋经国卧病那段时期,别人为他取的绰号。

    那时,孝勇每个星期二和星期五,是他向蒋经国报告各种公私杂务的简报时间,因为他可以“上达天听”,所以,很多官场上的人便不得不借着各种机会逢迎巴结,以特别讨蒋孝勇的欢心。

    *第十三章:蒋经国是个怎样的人?

    蒋孝文在世的时候,有一句名言,我到现在还记得十分清楚:“我做了什么错事,他(指蒋经国)顶多骂一下,可是你们就不一样了,所谓虎毒不食子!”到底,蒋经国是个怎么样的人?这是颇值得人们深入研究的。

    蒋经国是个好“演员”

    蒋经国性格上,一个明显的特性,就是他的双重性格,这一点可以在他的一些往事的个案中,找到一些蛛丝马迹。

    从大陆临撤退前,蒋经国曾对老先生的警卫总队第四队的队员讲过,只要他有一碗稀饭吃,就会让全体队员先吃。可是,撤退到台湾以后,因为警卫总队缩小编制,第四队因而被遣散掉了,有些队员就对经国先生至表不满,认为他食言而肥,不守信用。当然,以当时的处境,国民党政府不可能再像过去在大陆时期,容纳那样多的编制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