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1ni小说网 > > 穿书后恶婆婆只想养老 > 穿书后恶婆婆只想养老 第116节
    “如今作坊里的事已经理顺,有我和江梅看着,香皂铺子开张您也去把把关,顺便也散散心?”

    不是说李延宗这个当大哥的不关心三弟的死活,只是他知道常猎户平常拿三弟当亲儿子一般对待的,铁定不能让他出事,再说三弟喜欢行武,总不能将他关在家里养着。

    “我不必去。”

    儿孙自有儿孙福。江婉不是不明白这个道理,她担心李延平,只不过是因为原著中他的结局令她有些耿耿于怀而已。

    听李延宗一劝,她自己也明白过来。也是,原著的走向已经被她完全改变,没道理李延平的结局还会一样。

    其实已经不同了,原本李延平这时候早已经出事,他现在还不一样活得好好的?

    “你说得对,老三要有事,常师父应该比我还着急。我这纯粹是自己吓唬自己。”

    第203章 乔迁新居

    转眼之间,李延平离开小柳树村将近一个月了,繁忙的秋季正式结束,冬天不知不觉就开始了。

    经过春生、夏长、秋收,无论是人或是田地作物,都慢慢进入冬藏的休养生息阶段。

    往年的这个时候,劳作了一年的农民们将进入难得的休闲时光。

    可今年显然有些不同,光这一个来月内就发生了很多的事情。

    首先是江里正在乡绅们的投票中,以绝对压倒性的优势获得亭长职位,让村民们津津乐道了很久。

    然后李家的红薯粉作坊也在轰轰烈烈的招工后运作起来了;李家在临江县的香皂铺子闻香阁也终于开门营业。

    一桩桩,一件件,让小柳树村这个以往偏安一隅的宁静小村庄,今年显得格外不同。

    要说变化最大的,还得属小柳树村村头一大片新起的宅子。

    李家新修的大宅以鹤立鸡群之态,在小柳树村村头拔地而起。三进的庞大宅院与茶叶作坊、香皂作坊,以及红薯粉作坊连成一片。

    青砖黛瓦粉墙,在冬日暖阳的照耀下,气势非凡。

    “吉时到,点炮!”

    随着江里正,哦不,现在已经是江亭长了,随着他一声令下,李延宗便用香点燃了门口长竹篙上盘旋缠绕着的鞭炮。

    在一阵噼噼啪啪的喜庆声中,江婉一挥手,蒙在李家新宅门楣上的大红绸布便飘然落下,接着‘李宅’两个镏字大字就显露出来,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恭喜恭喜~”村里的人早拎来了贺礼,一边道着贺一边鱼贯而入,纷纷挤进李家的新宅。

    “搬家啦,搬家啦!”最开心的要说村里的一班孩童,他们拍着手,跳着脚的在门外笑闹成一片,争抢着一把把撒出来的点心、糖果。

    以往一年都难得一见的奢侈品,今日就像不要钱似的撒,每个孩子都有不菲的收获,个个欢喜得跟过节似的。

    “同喜,同喜!”李延宗与李延睿兄弟俩笑咧了嘴,一左一右的站在门口迎客。江梅、赵芸娘带着李翠在张罗待客的宴席。

    同村的兰芝娘、曾三娘、吴秋珍等能干的妇人几乎包揽了所有的活计,做为李家当家人的江婉,今天却一下成了最闲的人,只要带着大家逛逛就好。

    虽然整座宅院的设计都是出自江婉的手笔,但装扮一新之后,她却生出不敢认的错觉。

    窗上都贴了红纸剪的喜庆窗花,门上挂了柏树叶,红红绿绿的煞是好看。

    第一进的房屋大多是宽敞的大厅,江婉打算用来做作坊的办公、接待场所用的,两边的厢房安置田伯一家后,仍然绰绰有余。

    留了宽敞空旷的场院,此时已经摆上了桌椅,只等上菜,眼下是待客宴请吃饭的地方,一连十桌摆开都没显拥挤。

    才一进门,众人便震惊到了,一个个赞叹不已。

    光这一个场院,就已经被很多人家的整个家都大。

    再穿过一个垂花门,沿着遮雨廊进到第二进,眼前的景象又随之一变。李家大宅才因空旷开阔带给众人的震撼还没消退,又立马被眼前的精致所吸引。

    从这一进开始才是李家众人的居所,李延宗、李延睿和李延平三兄弟平分了第二进。整个第二进没有砌墙间隔,但巧妙的利用花木、鹅卵石小径,又分割成三个独立的小院。

    显得既亲密又能保持各自的私密性。

    第三进才是江婉和李翠的住处,相较前两进的或大气、或精致,第三进给人的感觉却又完全不同。

    说精致吧,既无雕梁画栋,也无檐角脊兽,说不精致吧,但入目全是清一色的原木打造,线条简约却明朗大气。

    无论是冬日取暖的火墙还是家具摆设,都处处透着一种舒适安详的氛围。

    大到洗漱间,小到随便坐的一把椅子,全都新颖舒适,是大家从未见过的样式。

    “阿婉,这个好,这个好!”兰芝娘一屁股坐在江婉特制的沙发上,懒得再挪动屁股,“等我家的房子建成了,也要做一个!”

    沙发摆在开放性的大厅里,面前的茶几上放着定制的全套茶具,博古架做的屏风上摆了几盆绿植。既能阻挡凛冽的寒风,又不遮挡光线。

    整个人窝进松软的沙发里,再抱上一个抱枕,或品茗,或听雨,的确是闲暇时最好的休闲之处。

    “好!”这里也是江婉最满意的地方。

    “阿婉,我倒是最看中你家的洗漱房,等我家也起新房,你能不能让师傅也给整一个?”曾三娘的人虽然跟着大家一起逛着,但目光还黏在李家的洗漱房里。

    她从来还没有见过谁家洗澡的地方和茅房搁在一处的,还占了一间正屋。但李家这洗漱房却是真的干净和方便,令她眼馋。

    “没问题,到时候尽管来问,我包教包会!”

    江婉穿过来之后,最难适应的是卫生设施。李家以前那个四面透风的露天浴室和臭气熏天的茅坑差点没将她送走,建新房时,这个洗漱间是她花费心思和成本最多的地方。

    她倒是有心将这种全新的模式推广开来。至少改善卫生设施后,某些疾病的感染几率都会降低很多。

    大家一见江婉有求必应,个个都胆子大了起来,纷纷开口。

    村里人在江婉这里多少都尝到了些甜头。手里有了余钱,大多人的第一想法都是起屋建房,在李家这里看中了什么设计,大都想照搬仿造。

    江婉只后悔自己不是学理工科的,再怎么样都造不出水泥,要不然做回开发商造房子卖铁定来钱快。

    “开席咯~”直到前院传来吆喝声,一众观光团才停下来。

    柳镇上唯一一家酒楼的厨子被江婉请回了家,一道道拿手好菜如流水似的被端上桌。菜香、肉香、酒香伴着欢声笑语一齐飞出李家的宅院,传遍了整个小柳树村。

    江里正并一众族老们坐在首席,附近各村的里正也来了不少,大家一杯一杯的敬酒,说着道贺的话,眼里对李家、对江氏、对小柳树村的羡慕几乎要凝为实质。

    这样是自家村里、族里也出了这样能干的人家,那该多好啊!

    第204章 遇到大麻烦了

    李家的乔迁之喜办得热热闹闹的,不仅作坊停工一天,就连县里的生意也全都关门歇业。李延睿特地向书院请了两天假赶回来。

    除了随常猎户出门的李延平外,一家人在新宅里团聚。

    宾客散尽,夜晚也将降临,这才终于有了一家人围坐的安逸时刻。

    “娘,我觉得记账也没什么难的,二嫂全都教会我了,闻香阁开业后所有的帐目全在这里了,你看,我都没有算错!”

    香皂铺子开张的时候。李翠打着学习的幌子也跟去了临江县。与江婉一别数日,小丫头回来后还是像条小尾巴似的黏着江婉不放。

    但见过世面后已不再是以前那个胆小的样子,率先拿出一本账本放在江婉的面前求表扬,已有了几分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朝气蓬勃。

    江婉翻了翻,那本账单上面的字迹虽然稚嫩,但却记得一丝不苟。一看就知道里面有赵芸娘不小的功劳。

    “嗯,是很不错!”江婉倒是不吝夸奖,喜得小姑娘乐呵呵的,只差没将尾巴摇起来,如果她有的话。

    “当然老师也教得好!”她到底是清醒的,得意的同时还没有忘恩负义,得了表扬还知道拉上二嫂赵芸娘一起。

    “那也要学生聪慧,一学就会才成啊。”赵芸娘含着笑,极顺手的就摸上了她柔软乌黑的小脑袋。

    江婉含着笑望着她们姑嫂互相吹捧喜闻乐见,经过这几天的相处,她们的关系似乎更融洽了。

    “娘,说到能干,云川叔才是真不简单!仿佛天生就是吃做买卖这碗饭的,才去了几天,我就轻松多了,如今蜜雪饮的事几乎都是他在办,都不必我操什么心了。”

    “要是咱们村里再多出几个这样的人,那咱们就不用担心人手不够用了。”

    赵芸娘本是说者无心,随意感叹一下,但江婉却听者有意!

    “老二,你说咱家在村里开个私塾怎么样?”

    上阵父子兵,打虎亲兄弟。

    任何时候,在面对生死攸关的大事面前,可靠的合作者只能是有血脉联系的亲人。而在宗族社会的背景下,这个血脉亲人的范围又扩大了很多。

    只统治阶级的一条连座法令,就将同宗同族者紧紧的联系到了一起。

    哪怕在一个村子里住着时,大家互相勾心斗角,但在大是大非面前,永远都是一致对外的。江婉正是明白这个道理才极力辅助江里正登上亭长之位。

    家里李延睿眼看就要走上仕途,可他一个人到底势单力薄了些,都没有族人在朝中守望相助。

    “怕是并非易事。”李延睿又怎么能不知娘的心里所想?只不过他苦笑了下,还是摇摇头。这些年村里也不是没有人将孩子送去读书,只是这条路实在太过艰辛,至今能走到秀才这一步的也只有爹和他两个人而已。

    “不,我觉得可行!”江婉思忖了下,“这事我明天跟三叔公好好谈谈。”

    李延睿和江云川就是很好的例子,证明小柳树村的孩子并不笨,只要给他们机会、让他们见过世面就能大放异彩。

    但是无论是李延睿还是江云川,他们能走出去的前提就是能识文断字。江氏一族想要发展壮大,解决了温饱之后必须有更高的追求。

    江婉的提议毫不意外地得到了江里正的同意和支持,当天就与江婉、李延睿一起选定了江氏学堂的校址。

    很早以前,这十里八乡就只有柳镇上才有一个小小的私塾,只有条件殷实的人家才舍得送孩子去开个蒙。后来连柳镇私塾里的老先生都病故之后,这十里八乡都没再出过读书人,直到原主江氏的爹机缘巧合下又勤学苦读考中秀才,才又点燃了村里人的向学之心。

    可惜大家都穷得揭不开锅,光笔墨纸砚就是一笔不菲的开支,没几个人能承受得起。

    村里的孩子大多只跟着江老秀才认了几个字,都再无进益。

    江里正当上族长之后,一直在为江氏一族的出路犯愁,也不是没想过办学堂,培养族中子弟,只是条件不允许啊。

    不仅供养不起读书人,就连私塾先生也请不起。

    所以当时李延睿被原主江氏停学,他的反应才会那么激烈,他当初几乎将江氏一族的兴衰都全压在了李家父子的身上。

    如今江婉的提议,简直就是帮他圆梦。

    老头子一大把的年纪了,一时激动得老泪横流,再不顾平日里的矜持,一把抓住江婉的手,“婉丫头,你真是族里人的救星!要是这个学堂能办起来,我老头子给你磕头!”

    有江婉牵头,一直困扰着江里正两个难题就全都不是问题了。

    办学经费对江婉来说毫无压力;李延睿没过岁试没能取得乡试资格的同窗也有不少,虽然他们还要自己苦读备考,但利用闲暇时间自给自足的同时,给一帮村里的孩童开个蒙还是绰绰有余的。

    “三叔,我可是先把丑话说到前头。”

    “我牵头办学堂是本着为族里培养人才,但也不是什么人都一股脑地供着,当冤大头。孩子们上了学堂要经过先生考核,有天赋、自己也上进的可以继续深造,但不合适科考的,得由我来安排。”

    “不同意这条的,到时候别怪我不收。”

    江婉的出发点是为族里,但这也算定向委培人才,所有接受她恩惠的人必须为她所用,不能做赔本的买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