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了门,李氏就哈哈大笑,“跟我使这激将法?我偏不买,气死他。他看不起我,我凭什么还要拿钱给他赚。”

    赵氏母女俩都敬佩不已,心里也觉得十分畅快。

    李氏出门就拐到了人家胭脂铺的对面,走进去就看到一个女掌柜的。一身素色的妇人打扮,兴许是哪家小寡妇,看人进来就笑意盈盈。

    再问胭脂,同样二等的胭脂,那家要十二文,这家只要十文。李氏拿了三盒胭脂,又跟赵氏商量着给婆婆挑了一只松鹤延年花纹的木簪子。

    轮到给周琳买妆粉时,她连忙拒绝了,“我不爱抹这东西,一盒胭脂就够了。”

    赵氏看看女儿水灵灵的小脸,也就没有勉强。

    没想到最后周磊抱着东西,磨蹭着过来了。一向稳重的大男孩难得扭捏起来,也要了一盒胭脂,约莫是要送给他未过门的媳妇吧。

    眼看太阳不高了,周家每个人都收获不小,就连周鑫都一手拿着糖人啃,一手还抓着一个老鹰状的纸鸢。

    回到酒铺,跟王满仓道了谢,又顺便打了二斤酒,周家人就匆匆回家了。

    作者有话要说:  这一章写得有点收不住,砍了一截,还多了几百字,给自己点个赞。

    ☆、第7章 蒋来人

    置办完年货并不代表着万事大吉,只等过年了,要忙的事情还多着呢。

    要知道过了腊月二十三之后就是小年,要摆上糖瓜麻糖祭祀灶神,祈求他们“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

    这里民间有“官三民四船家五”的说法,意思就是官府在腊月二十三日,一般民家二十四日,水上人家则在二十五日举行祭灶仪式。

    举行过祭灶后,便正式地开始做迎接过年的准备。腊月二十五“接玉皇”“赶乱岁”,腊月二十七八要沐浴,然后就是贴春联、燃爆竹、迎除夕过新年。

    所以,要是有事情的都尽量赶在小年之前做,因为,正月里一个月都不兴动剪子,能不干活就不干活。

    眼看着都腊月初十了,一大早吃过饭,周爷爷就去村里找人唠嗑去了。有儿有孙的,一般不是地里的活儿都劳动不到他。

    院子里周德全、周德山兄弟两个在劈柴,周磊周鑫两个则是去了后山拣柴。要过年了,柴火是怎么都不嫌多的。

    赵氏李氏在正房忙着缝制过年要穿的新衣,时不时陪着婆婆聊上几句家长里短。

    周奶奶和孙女在床上看着小孙子,这小子都四个月了,大约是冬天穿得厚,最近几天才学会翻身,正对这项活动十分热衷,一个不注意就要翻下床去,非得有人不错眼地盯着不行。

    翻了没一会儿,就开始哼唧起来,周奶奶赶紧去看,“我的心肝儿唉,这是怎么了?”

    一看才知道,这孩子肉嘟嘟的小身子趴在那里,怎么使劲儿都翻不过来了,急得脑门都冒汗了。

    周琳看了看说,“阿奶,宝儿像不像个翻肚儿的小乌龟?”

    周奶奶照孙女手上拍了一巴掌,“真是胡说,哪有这样说自己弟弟的?”

    乌龟可不是什么好词。不过看了看,心里也觉得很形象,也不禁笑了出来。

    惹得李氏二人也放下活计看了过来,然后也跟着大笑。

    听得院子里的两兄弟直纳闷,这些女人不知道在做什么,乐成这样。

    看到孙子都要哭出来了,疼孙子的周奶奶赶紧抱着一顿哄。

    赵氏笑完后就把女儿叫了过来,“你还是别添乱了,让你奶自己看着吧。你也过来做上几个物件,过年总得送件亲手做的东西给婆婆吧?别到时候拿不出手,让人笑话我不会教闺女。”

    有老话说,白天不能说人,晚上不能说鬼。这不,还没等赵氏将女儿捉到身边,刚提了一嘴的蒋家,就有人上门了。

    听到动静,李氏走到门口挑开门帘一看,正看到小叔引着个年轻小子往堂屋走。高兴地回屋小声说,“是咱们家新姑爷上门了,弟妹快出去看看吧。”

    赵氏放下手里的活计,不紧不慢地带着女儿出门。这时候订了亲的男女之间,就少了一些拘束,在家人眼皮底下见上一见还是没有问题的。

    来的是蒋福生和哥哥蒋福军,此行是来送年礼的。蒋家兄弟上前叫了伯父、伯母,叔叔婶子,言明来意。原来是趁着现在还不太忙,将今年的年礼送来了。

    李氏和男人去归置年礼,赵氏就回屋抓了一盘子瓜子糖块,招呼两人坐下,又指使女儿倒了糖水亲自端上去。看着女儿行事大方毫不羞怯,觉得十分欣慰。

    其实别说她一个现代来的女孩子,就是这儿土生土长的农家姑娘,也不是见个外男就含羞带怯的,见见未婚夫和大伯子对周琳来说十分坦然。

    她也不想想,人家是对无关的外男不在意。要是对着自己订婚的对象,多少爽利的乡间妹子都会变身羞答答的小兔子。不过也不能强求周琳对一个只见过一面的男人有多少情谊。

    蒋大看着清秀可人的小弟妹款款走来,直感叹二弟好福气。再看到端上来的两碗糖水,还冒着热气,散发着香甜的味道,满满一盘子的瓜子糖果,这可是精贵的东西。

    平常人家也就过年买上一点儿尝个稀罕,哪像周家,待个客就随手端出一盘子,更是对弟弟的好运羡慕不已。

    真是好饭不怕晚,二弟好几年说不上媳妇,这回难得找到一个,还是个金饽饽。

    而此时的蒋福生,目光并没有在这些难得一见的吃食上,他的眼里只有面前的小姑娘。

    看她掀起帘子,分花拂柳走到自己面前,一阵风吹起她的秀发,几根调皮的发丝轻轻擦过他的脸颊。隐约传来一丝不知名的香气,让他忍不住想要勾起一缕,细细分辨。

    周琳早就察觉到蒋福生的视线,本以为看一下就得了,谁知道盯着看个没完了。没看他爹都不说话了,正瞪着他运气吗。

    那边早已回过神的蒋大正跟赵氏说着,“......没什么好东西,我爹娘让您别嫌弃。”

    赵氏却不在意,“哪里,都是些合用的东西,咱们庄户人家,也没必要弄些虚头巴脑的东西,花钱不说,也派不上用场。”

    过两年就把“人质送到人手里了,她现在就是看不上也不能说啊。再说,蒋家那情况,真要打肿脸充胖子,送些贵重的,她更看不上了,那可不是正经过日子的做派。

    说完赵氏推了下碗,招呼两兄弟,“走了一路,赶紧喝口水。”又问姑爷,“你爹娘这段时间都还好吧?”

    蒋大看着弟弟还傻愣愣地盯着人家姑娘,根本没听到丈母娘的问话,只得抢先替自己弟弟回话,“好!好的很,眼下有了二弟这喜事,再没有更好的了。现在村里哪户人家不羡慕爹娘还有二弟的好福气。”

    他这吹捧的话并不亏心,何止是羡慕,村里那些三姑六婆语气里都能拧出酸汁子来了。蒋大说着完推了推弟弟,再不回神,他老丈人眼睛都快喷火了。

    原本周德山一直稳稳端着老丈人的架子坐在主位上,没成想竟看到这色胆包天的小子,一直盯着自家闺女傻笑,脸色霎时难看起来。眼神刀子一般严厉地扫过去,恨不得削掉他一层皮。

    这时,后知后觉的蒋福生才发现,自己竟然在老丈人面前,看人家闺女看傻了眼。一时间羞臊地手脚无处安放,直到李氏进来,才缓和了这紧张的气氛。

    赵氏并不觉得蒋福生这样有什么不好,对自己女儿上心,总不是件坏事。她就担心自家姑娘没开窍,不把男人的情谊当回事。

    要知道,夫妻之间剃头挑子一头热可不行,久了再滚烫的心也会凉的。于是趁机上来解围,“二丫带福生去你奶奶房里看着弟弟,让你阿奶也出来见见客人。”

    回头跟蒋大分说,“你阿奶在屋里看孩子,脱身不得,别见怪。”

    蒋大连连摆手口称不敢,周奶奶这个辈分,就是不见他也没什么的,更何况自家弟弟还丢了这么大人。

    脸色通红得连脖子都没有幸免的蒋福生,亦步亦趋地跟着周琳进了里屋。周奶奶有点意外,“福生来了?你们俩怎么这会儿一起过来了?”

    蒋福生想想都觉得无地自容,叫了声阿奶,就说不出话来了。周琳只得上前跟奶奶说了娘亲的意思。

    周奶奶配合地起身,“那福生就过来跟你小舅子亲香亲香吧。”她估计赵氏大约是想让小两口婚前培养一下感情。这自然是主要原因,她只是没想到这件事的起因。

    周奶奶一走,屋子里连同宝儿也就剩下两个半人。一直面对未婚夫都淡定自若的周琳,此时也有些局促起来。抱起弟弟的小胖身子,低头捏了捏他的小脸蛋,试图掩饰脸上的热意。

    在其他人不在的情况下,福生反而找回了放飞的理智。悉悉索索从怀里摸索了一会儿,掏出一根刻着一枝桃花的簪子,还有一只活灵活现的小兔子。

    “我在家里没事的时候,给你刻了点小玩意,手艺不好,你拿着玩吧。要是看不上,扔了也行。”说到最后,话尾也带了几分低落。

    周琳一只手接过,细细端详。线条虽然有几分僵硬,但是看着也有几分意思。尤其是这只小兔子,活像真的一样。

    她这时也放开了一点,大方回应,“你刻得很好,我挺喜欢的,谢谢你啦,我会好好收起来的。”

    “我年后就去镇上找活儿干,我会好好干活,多挣点钱。以后,以后总不会让你吃苦的。”

    自从看到周家的情况,福生就担心媳妇嫁过来受委屈,这也是他一直的隐忧了。他不想看到媳妇像村里其他妇人一样,嫁人后,娇嫩的小脸变得黑黄,纤细的手指变得粗糙不堪。

    周琳并不清楚他想的什么,只叮嘱一句,“挣钱固然重要,但是别做什么危险的事情。要是只想过富足的生活,我又何必要到你家呢。”

    要是她坚持不嫁,父母也不会勉强她的。既然亲事定了下来,说明她也是真心愿意的。

    福生却只领会了未来媳妇对他的关心,看着她熟练地抱着小舅子,忍不住想象自己和小媳妇将来有了孩子,又会怎样。想着忍不住又傻笑起来。

    惹得周琳一阵好奇,不知道对面那人脑补了什么,跟傻子一样。

    没等福生再说些什么,不放心的赵氏就来叫人了,“福生出来坐吧,我跟二丫去备些饭菜,吃了再回去。”

    虽然愿意给机会让年轻人相处,但是孤男寡女,青春正盛的,也不好一直单独待着。

    福生很想和媳妇再待一会儿,但是想着周家这一顿饭吃下来,都抵得上自己送来的年礼了,实在不好留下。

    因此,福生一出来后就跟丈人一家告辞,“伯娘,年下了,家里事情多,得赶紧回去,不用留饭了。”

    蒋大也在一边搭腔,“可不,出门前爹娘还嘱咐我们早点回去,家里忙着呢。”

    赵氏只说哪有来做客不吃饭的,只是看两人坚持,又怕耽误了亲家的正经事,一家人无奈之下只得送了娇客出门。

    怕遇到长舌的妇人说三道四,周琳并没有出去。她一个人在屋里想着那人呆傻的样子,轻轻笑了起来。

    作者有话要说:  又是肥肥的一章。

    ☆、第8章 梅子

    眼看着小年之前就要给蒋家回礼,赵氏也上了心,每天把女儿带在身边一起做针线活。

    忙活了两天,周琳才做完几双袜子,赵氏叹了口气,也不指望她了,“鞋子就等我纳好鞋底,你再做个鞋面就成。全指着你,年礼就光给人回双袜子得了。”

    周琳心虚地耷拉着脑袋,她穿过来三个月了,还没动过针线,也是这段时间事情比较多,才有理由搪塞过去。这不,一动手就知有没有了。两天了,她一双袜子才差个收尾,她娘和大伯娘手里的袄子都做完一件了。

    李氏看得直摇头,转头跟赵氏说,“我就说你太娇惯她了,大丫像她这么大都能自己做衣裳了。二丫倒好,手指细长细长的,看着也怪灵巧的,谁知做双袜子都艰难。”

    赵氏也发愁,女儿这活计,她都没眼看,“这段时间忙着,也没顾上她,我生孩子前盯着她还好一点,谁知道撂下几个月,还不如先前利落了。打今儿起我得紧着她了。”

    眼看着离嫁人也没多少时间了,难道回头成了亲,夏天给男人做件衣服,冬天才能上身不成?

    周奶奶也难得没有回护孙女,十分认可儿媳这话,“是该上点心了,女人家居家过日子,不会针线活可说不过去。”这可不能由着她的性子来。

    周琳也知道针线是古代的必备生活技能,虚心接受建议。点点头,脆生生回道,“我晓得了,阿奶。等我学会了,春天就给您做件漂亮的大衫。”

    她就不信她下了苦工去学,还搞不定一件衣服。

    周奶奶闻言顿时笑得脸上开了一朵花。“别到时候只知道给你公婆男人做就行,我可当真了。”

    “也不急在这两天,年后有的是时间,到你嫁人还有些日子呢。别成天待在家里,又不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小姐,闲时也去梅子谁家走动走动。”赵氏纳着鞋底数落女儿。

    忙起来没发现,女儿这段时间一直窝在家里,围着自己一家人转,小小年纪,活得跟老太太似得。

    她也纳了闷了,以前姑娘比现在还腼腆些,还隔三差五和要好的姐妹约了玩耍,虽然香芹去了镇上张府做丫鬟,不是还有梅子吗?

    周琳这才发现,自己从穿越过来,除了去镇上一趟,基本没有怎么出过周家大门,脑海里关于周家之外的人事印象都十分模糊,这些记忆就像存在一个固定的硬盘里,只有刻意去调取相关的信息时,才会浮现出来。

    听了赵氏的话,周琳才发现了一直以来的违和感。意识到这一点后,她只觉得瞬间无数记忆纷涌出来,整个人像被醍醐灌顶一般,对这个身体的记忆了如指掌。

    她此时觉得自己是前世的周琳,也是此世的二丫,再也不分彼此。

    此时看着赵氏,她更觉得亲近,感觉自己就是她怀胎十月生下来的骨肉,而不是半途而来,窃取赵氏女儿**的孤坟野鬼。

    就连李氏和周奶奶的形象都更加鲜活起来。对着奶奶怀里吮着手指的弟弟,她也有一种源自血脉的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