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1ni小说网 > 穿越小说 > 中华泪 > 第28章
    (奇书网|isuu.)

    激战至黎明,蔡锷差人回报韩大刚已大获全胜,英军指挥官被我军俘获,现在一片混乱都各自为战,只有一两个团的英军还在他们师长的带领下负隅顽抗,敌人的大量炮弹已被敢死队员销毁,只要我军全线出击便可将敌全歼。

    韩大刚高兴的大声令道:“传我军令,第138,139师所余部队,军属警卫营以及所有能参战的人员,都给我冲!”

    韩大刚一声令下,39军剩余的2万多战士漫山遍野的扑向英军,势如破竹,锐不可挡。39军大获全胜!

    此次遭遇战英军遭到重创。被击毙5千多人,连同英军总指挥官利欧那在内约万余人被俘,余众纷纷逃散,后来大多被从池州赶来的英国援军收拢。

    这次战斗可以说是后来拥有“共和国铁血元帅”美誉的蔡锷将军首次发迹之战。此战结束后,39军军长韩大刚直接向统帅部为蔡锷报功。当政治部主任方位渤看到功劳薄上写着上尉蔡锷几个字的时候,惊喜的蹦了起来,看来是金子不用等你去找,他自已总会在大家面前发光。方位渤急忙跑到鹰的办公室把这一消息告诉鹰,鹰也兴奋的差点要去前线亲自给他表授功勋。本来韩大刚是准备给蔡锷提为上校,而鹰直接将蔡锷提升为少将,成为国防军最年轻的将军,这让与蔡锷年纪相当的军官们都羡慕的要死,后来这些人一有机会都纷纷请战,军心大振。当然军长韩大刚自然功不可没,不久以后莫明其妙被鹰叫到家里咽下一顿受宠若惊的宫爆鸡丁。

    第39军击败英军的援军后,顺势又轻意的拿下安庆。而21军军长徐树铮也派了一个团与39军汇合一同扫荡六安周边县城。从池州出发的英国援军在得知这一切后,带着收拢的英军残部又缩回了池州。这样,除池州,宜城和黄山一带,安徽大部分地区都已落入共和国国防军的控制或包围之中。

    第十一章大洋上的凯歌

    安徽战场取得骄人战绩的同时,江苏战场也同样凯歌高奏。第23步兵军渡过淮河沿运河南下,与2个师的英军外加三个师伪军大战于宝应,高邮等地,在强大的火力和中国军人英勇的战争意志摧残下,两个师的英军被杀的闻风胆丧,望风而逃。伪军中的华人官兵们也纷纷杀死所部的英国人长官,临阵倒戈。23军所到之处连战连捷,光收降的英伪军就已达2万之众,现将三万英军围于扬州不提。

    单说自汪东明在国防会议上提出广纳谋臣的建议后,共和国情报员便开始四处寻访能人异士。

    时有四川贤士程莫言,31岁,布衣出身,光绪年间中过进士,好军事谋略,曾仕于李鸿章。甲午战争之前曾雄心壮志的为李谋划复兴四策:“第一策:积极备战,以北洋强大之海军收服日本,东面大洋,大搞海商(海洋贸易);第二策:重分地权,尊民养兵;第三策:南疆,以利(列强在东南亚地区的利益)离间英法,使其无瑕窥我西南腹地;第四策:北疆,经营军工,编练新军,外连德奥,夹击罗刹(沙俄)。但可惜献策对像是自保足矣的李鸿章,被李以夸夸其谈驳退,加之性格耿直厌恶官场贪污腐败,所以一直受到同僚排挤,盛怒之下辞官归隐,不问世事。归隐后,将世界地图悬于家中正厅,终日以研究地缘政治为乐。

    江苏贤士王谦,26岁,民族英雄关天培外孙之子,军事世家出身,自幼聪慧好学,12岁便能将古代几乎所有兵书倒背如流,18岁被送入德国陆军学校学习军事谋略学,但由于德国军事教材死板,除了现代化军事科技知识,在谋略学方面未能投其所好,正欲归国恰逢中日开战便离开学校回国参军,不幸归国途中在东南亚海域遭遇海盗,被虏上贼船。

    万不曾想海盗头目李青山竟是中国人,见王谦气语不凡,喝过一肚子洋墨水且又是同胞,所以招为谋士。在王谦出色的军事才华帮助下,李青山的势力迅速膨胀,不到半年便已成为东南亚海域头号海盗,并且在王谦爱国热情的不断鼓动下,李青山深受感染,打出“不扰华船,只截洋番”的口号,被众华人海盗尊称为“义贼王”。

    李青山的崛起让英法等国深感不安,为除掉李青山,英国人便买通东南亚的一个海盗头目,让其假意声称归顺李青山,诱李青山赴宴。此等诡计虽瞒不过王谦,但李青山毕竟是世俗之人,受利益驱使,王谦苦劝不听,结果被英海军团团包围,最后“义贼王”落得葬身鱼腹的下场。李青山死后,东南亚第一海盗舰队倾刻间灰飞烟灭。李的手下有的自已拉出一票人继续在海上干着无本买卖,有的被其它海盗势力拉拢。而此时王谦虽算是从“贼窝”中解脱本欲归国,但此时在王谦看来大清帝国已片瓦无存,北方革命战争风起云涌,而南方大部却处于被列强的瓜分状态,只好从马尼拉转道回福建,暂居于儿时好友徐策家中,伺机报国。

    福建贤士徐策,28岁,原名林闽风,民族英雄林则徐的曾孙,由于林关两家世代的友谊,自幼便与王谦结为挚友。其谋事才华毫不逊于王谦,王谦的很多谋略都经常被徐策识破,且极擅长象棋,围棋之术,将兵法,谋略容于棋盘之中,走遍大江南北未逢敌手。后因逐渐年长,受父母之命回家乡福建完婚。天长日久,伴随着生活中谋生的压力,在世俗间逐渐将锐智消磨。可喜的是王谦的到来,让徐策又重新燃起以往的斗志。加之王谦以前在当海盗军师时李青山赏过不少钱财,所以徐策不用再为生计而四处奔波。两人志气相投,如鱼得水,终时指天划地,研究天下大事。

    三人闲居在家意外的接到鹰的密秘邀请后,便忐忑不安的来到北京。

    在中华宫见到年青的领袖鹰正飞后,如同坠入云里雾里,不敢相信这一切都是真实的。经过与鹰几天的彻夜谋论,三人均被鹰的雄才大略和民族主义思想所折服,欣然接受国防战略分析委员会委员的职务,并加入中华复兴党。介于三人对我军的先进武器一无所知,所以鹰特意为三人准备了大量的我军军事技术资料。鹰推心至腹的把这些国家机密拿出来让三人研究,这更让三位天才军事谋略家死心踏地的为鹰出谋划策,被鹰收为心腹谋臣,称鹰为“主公”。在大军南下的这段时间,三人终日如饥似渴的学习这些资料。

    淮南前线的捷报如雪片般飞到鹰的办公桌,可以说初期的战略意图已经超额完成。鹰在大喜之下,急忙召集程莫言,王谦和徐策三人,共商下一步战略。

    跟三人寒暄一阵后,鹰便指着地图介绍说:“按当初的战略企图,如今都已完成,数万英军被我21,23,39三个步兵军围于合肥,扬州。不知三位军师对如何吸引四国联军来皖苏求援有何高见?”

    王谦用手拖着下巴,沉思良久,指着地图问道:“不知我军在黄河以北前沿还有多少机动兵力?”

    鹰端起桌上的茶杯,掀开盖子喝了一口,然后答道:“3个装甲军另6个机械化军和3个步兵军都已调往乌里雅苏台和伊尔库茨克地区,现在主要还剩下3个步兵军在黄河以北前沿地区。其中第22步兵军驻扎在徐州,第19步兵军驻扎山西运城,第25步兵军驻扎在河南新乡。”

    王谦“哦”了一声又陷入沉思。

    程莫言用手指着地图的陕西一带比划了两下,苦笑着摇了摇头。

    鹰看着程莫言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不解的问道:“程军师有何良策?”

    程莫言疑虑的答道:“如果当初派19军西渡黄河攻打西安,我想引俄军来救援的胜算会比较大!但是事以至此,如果再打西安,恐怕意义就不大了”

    鹰叹了口气,说道:“当初也曾考虑到用打西安来引敌,可是西安被四国设重兵把守,如果要围西安则至少要一次动用三到四个军以上的兵力,这样一来,东线的英军必然会恐慌的收缩战线,把分散的兵力集中起来,就算得逞,也是得不偿失”

    徐策灵机一动,用铅笔在开封划了个圈,兴奋的说道:“主公,如果让25军开赴河南又会如何?”

    不等鹰回答,王谦抢先说道:“徐哥,你跟我想到一块了”随后两人相视一笑。

    鹰不解的问道:“河南分布的四国总兵力大约在二十多万左右,其中英军占三层,法军占五层,俄军占二层。现在英军因淮南吃紧已被调走大半,且对方不会放弃占领地都集中起来,我估计能用于和我军交战的不过七八个师左右,两位有何良策?”

    徐策朝王谦点了点头,笑着说道:“还是你来说吧”

    王谦拿着笔在地图上的开封和洛阳两处画了两个圈,说道:“我认为,想把四国,尤其是俄国吸到东部,光靠包围扬州,合肥是不够的,那样最多把英军吸引过来。我建议,调25军进入河南,攻打开封,先挫动一下对方的布署,然后,再以19军打洛阳,与对方周旋”

    程莫言插口说道:“恩,好计,此计虽不能完全将敌吸到东部,但只要我军插足到河南,就有了设计与敌周旋的余地。而且,我认为,入河南的军队不应太多,也不应太少。太多则容易将敌打怕打蔫,太少又不够用,这两个军进入河南后,最多再准备三到五个师的后备力量就够了!”

    鹰满意的点了点,头问道:“那接下来呢?这两个军在调动了敌军后是否该且战且退,一直向安徽江苏方向撤呢?”

    徐策答道:“恩,只是到不一定非要这样引敌,必要时可放弃湖南…法俄两国都是因利益与英国结盟,在必要时,我军对法俄两国可只小败不大胜,而对英国则只胜不败…这样法俄必然会轻视英国陆军,以支援为名大量出兵借机吞并我国东部的英占区…”

    程莫言猛的一拍大腿,赞道:“徐兄果然足智多谋,到时我军再大军出动,把这些洋番在东部一围,如此一来西伯利亚必是我国囊中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