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1ni小说网 > 穿越小说 > 历史上的和珅 > 第12章
    御史钱沣就曾经指责和珅办公地点过于接近皇帝的住所。

    不管上述四种说法哪一种是正确的,不管这第四种说法是否有道理,但是和珅由此迅速发迹了是真的,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历史事实。和珅本人从此以后就迅速地登上了权力的顶峰。

    不管怎么说,从此以后,和珅终于可以大展才华、充分发挥他的才能了;从此以后,和珅终于可以让发现他是个杰出人才的“伯乐”英廉等人放心了;从此以后,和珅终于可以让他的妻子冯氏安心地在家生活了;从此以后,和珅也终于可以使在上学期间看不起他的人刮目相看了。

    和珅在此后的几年里迅速升迁,官位不断变化。

    要想了解和珅在此后的几年里迅速升迁的情况,我们还要首先简单了解一下清朝的官制。

    清朝的官制

    大清朝在入关之前,官职世代承袭,由小到大分备御(原为牛录额真,天聪八年改为牛录章京)、游击(天聪八年改为甲喇章京)、副将(天聪八年奇$%^书*(网!&*$收集整理改为梅勒章京)、总兵(天聪八年改为昂邦章京)5级。后面4种世职又各分3级。

    入关后,清代官职有九品,每品有正有从,9x2=18,共18等。称为“九品十八阶”。九品以上是官,九品以下是吏。

    正一品:太师、太保、太傅、光禄大夫、殿阁大学士、领侍卫内大臣掌銮仪卫事大臣。

    崛起:连升三级的秘诀(6)

    从一品:少师、少傅、少保、协办大学士、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尚书、总督(加尚书衔)、左右都御史、提督九门步军巡捕五营统领、内大臣、将军、都统、提督。

    正二品: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左右侍郎、各省总督、左右翼前锋统领、八旗护军统领、銮仪使、副都统、总兵。

    从二品:内阁学士、翰林院掌院学士、巡抚、布政使司布政使、散秩大臣、副将。

    正三品:都察院左右副都御史、宗人府丞、通政司通政使、大理寺卿、詹事府詹事、太常寺卿、顺天府府尹、奉天府府尹、按察使司按察使、一等侍卫、火器营翼长、简锐营翼长、护军参领、骁骑参领、王府长史、城守卫、参将、指挥史。

    从三品:光禄寺卿、太仆寺卿、都转盐运使司盐运使、包衣护军参领、王府一等护卫、游击、五旗参领、协领、宣慰使司宣慰使、指挥同知。

    正四品:通政司使司副使、大理寺少卿、太常寺少卿、太仆寺少卿、詹事府少詹事、鸿胪寺卿、都察院六课掌院给事中、顺天府府丞、奉天府府丞、各省守巡道员、二等侍卫、云麾使、副护军统领、副前锋参领、副骁骑参领、太仆寺马厂驼厂总管、贝勒府司仪长、侍卫领班、防守使、佐领、都司、宣慰使司同知、管带官。

    从四品:翰林院侍读学士、侍讲学士、国子监祭酒、内阁侍读学士、知府、土知府、盐运使司同知、城门领、包衣副护军参领、包衣副骁骑参领、包衣佐领、四品典仪、二等护卫、宣抚使司宣抚使、宣慰使司副使。

    正五品:左右春坊庶子、通政司参议、光禄寺少卿、钦天监监正、六科给事中、各部郎中、宗人府理事官、太医院院使、同知、土同知、直隶知州、三等侍卫、治仪正、步军副尉、步军校、分管佐领、关口守御、防御、守备、宣抚使司同知、千户。

    从五品:翰林院侍读、翰林院侍讲、鸿胪寺少卿、司经局洗马、宗人府副理事、御史、各部员外郎、各州知州、土知州、盐运司副使、盐课提举司提举、四等侍卫、委署前锋参领、委署护军参领、委署鸟枪护军参领、委署前锋侍卫、下五旗包衣参领、五品典仪、印务章京、三等护卫、守御所千总、河营协办守备、安抚使、招讨使、宣抚使司副使、副千户。

    正六品:内阁侍读、左右春坊中允、国子监司业、堂主事、主事、都察院都事、经历、大理寺左左寺丞、宗人府经历、太常寺满汉寺丞、钦天监监判、太医院院判、钦天监汉春夏中秋冬五官正、神乐署署正、僧录司左右善世、道录司左右正一、京府通判、京县知县、通判、土通判、兰翎侍卫、整仪尉、亲军校、前锋校、护军校、鸟枪护军校、骁骑校、委署步军校、门千总、营千总、宣抚使司佥事、安抚使司同知、副招讨使、长官使、长官、百户。

    从六品:左右春坊赞善、翰林院修撰、光禄寺署正、钦天监满洲蒙古五官正、汉军秋官正、和声署正、僧录司左右阐教、道录司左右演法、布政司经历、理问、运判、直隶州州同、州同、土州同、内务府六品兰翎长、六品典仪、卫千总、安抚使司副使。

    正七品:翰林院编修、大理寺左右评事、太常寺博士、国子监监丞、内阁典籍、通政司经历、知事、太常寺典籍、太仆寺主簿、部寺司库、兵马司副指挥、太常寺满洲读祝官、赞礼郎、鸿胪寺满洲鸣赞、京县县远、顺天府满洲教授、训导、知县、按察司经历、教授、城门史、太仆寺马厂协领、把总、长官司副长官。

    从七品:翰林院检讨、蛮仪卫经历、中书科中书、内阁中书、詹事府主簿、光禄寺署丞、典簿、国子监博士、助教、钦天监灵台郎、祠祭署奉把、和声署署丞、京府经历、布政司都事、盐运司经历、直隶州州判、州判、土州判、七品典仪、盛京游牧副尉。

    正八品:司务、五经博士、国子监学正、学录、钦天监主簿、太医院御医、太常寺协律郎、僧录司左右讲经、道录司左右至灵、布政司库大使、盐运司库大使、盐道库大使、盐课司大使、盐引批验所大使、按察司知事、府经历、县丞、士县远、四氏学学录、州学正、教谕、外委千总。

    从八品:翰林院典簿、国子监典簿、鸿胪寺主簿、祠祭署祀丞、神乐署署远、僧录司左右觉义、道录司左右至义、布政司照磨、盐运司知事、训导、八品典仪、委署亲军校、委署救锋校、委署护军校、委署骁骑校。

    正九品:礼部四译会同馆大使、钦天监监侯、司书、太常寺汉赞礼郎、按察司照磨、府知事、同知知事、通判知事、县主簿、各营兰翎长、外委把总。

    从九品:翰林院侍诏、满洲孔目、礼部四译会同馆序班、国子监典簿、鸿胪寺汉鸣赞、序斑、刑部司狱、钦天监司晨、博土、太医院吏目、太常寺司乐、工部司匠、府厅照磨、州吏目、道库大使、宣课司大使、府税课司大使、司府厅司狱、司府厅仓大使、巡检、土巡检、太仆寺马厂委署协领、额外外委。

    崛起:连升三级的秘诀(7)

    未入流:翰林院孔目、都察院库使、礼部铸印局大使、兵马司吏目、崇文门副使、典史、土典史、关大使、府检校、长官司吏目、茶引批验所大使、盐茶大使、驿丞、土驿丞、河泊所所官、道县仓大使、百长、土舍、土目。

    清朝官员品级十分复杂,以上仅是品级举例,晚清官级没包括在内。详情请参见北京出版社1994年出版的、吕宗力主编的《中国历代官制大辞典》。

    和珅的迅速升迁历程

    和珅在此后的几年里迅速升迁,官位不断变化。

    乾隆四十年(1775年),25岁,十一月,擢御前侍卫(相当于我们今天所说的国家安全部的官员、国家领导人的贴身保镖),授正蓝旗满洲副都统(相当于我们今天所说的北京军区副司令)。这是两个正二品的官职。

    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26岁,正月,授户部侍郎(相当于我们今天所说的财政部副部长)。户部是政府的行政中枢,掌管全国“地政”、“版籍”,赋税课征,俸饷发放,仓库收支等事;按各省分成十四个清吏司,分别审核该省地丁钱粮及某些税课外,还兼管其他有关财政事务;此外,户部还设有专管八旗官兵俸饷、赏恤、户籍档册的八旗俸饷处;发放本部饭食、养廉及军机处、兵部、刑部等机构饭费银的饭银处;掌管纳捐事务的纳捐房;督理宝泉局铸钱的钱法堂;又设立银库、缎匹库、颜料库和仓场衙门(管理储京和储放通州漕粮的场所)。户部的最高首领是户部尚书,共一人,为从一品;其次是户部侍郎,共二人,为正二品。

    同年三月,在军机大臣上行走(相当于我们今天所说的国防部长)。军机大臣,是军机处的官员。军机处,开始设立于雍正八年前后,也就是1730年前后。它的全称叫做“办理军机事务处”,设立于紫禁城内接近内廷的隆宗门里,它是整个大清王朝最为关键的政治中枢机构。军机处的出现,与雍正皇帝对西北地区的叛乱分子用兵有关。乾隆中期,西北地区的叛乱被彻底平定,军机处本来应该予以取缔,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军机处不但没有被取缔,反而是权势越来越重,逐渐成为国家最高的中枢机构。关于军机处的机构本身和特点,有人曾把它归结为简、速、密三字,应该说,这是很贴切的。先说简,就是人员少、机构简单。军机处只设军机大臣和军机章京二职。大臣由大学士和各部院尚书、侍郎中选任,属差遣官,故称军机处行走或军机大臣上行走,私下习呼“大军机”,也有尊之为“枢臣”的,初进者加“学习”二字,称职后才奉旨实授。军机大臣人数,一般是三四人到七八人,也有比这稍多或更少的。他们虽有领班大臣和一般大臣的区别,但没有统属和被统属关系。军机章京的正式称谓是“军机处司员”或“军机司员上行走”,是大臣的僚属,俗称小军机,嘉庆时确定员额三十二人,分满汉两班,每班八人,日值两班,设领班达拉密以便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