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1ni小说网 > 穿越小说 > 刘邦大传 > 第67章
    不尊重自己的老师,不爱护自己的资源,就算有足够的聪明才智,仍会自陷于大迷惑中,这种道理便是所谓顺其自然的奥妙。

    综观楚汉相争发展到此阶段,项羽已明显转强为弱。由于其个人之客观条件原本远优于刘邦,使项羽一直想让自己成为天下的至尊,用他自己的方法来控制天下,统治天下。

    为达这个目的,项羽真可说是苦心积虑。他不但自律严格,进而也严格要求其伙伴,以至于在战术上虽能百战百胜,但伙伴却愈来愈少,反而逐渐落入了弱势。

    刘邦的作风则比项羽更像个凡人。他起初并没有太大的野心,也没有完整的规划,多少有点像是被拱出来的。但他却颇懂得顺势而动,忍住接踵而来的挫折,一步步往前迈进。他不太要求压制自己的欲念,使他活得更像个凡人,因而他也比较不会要求别人,让别人感觉到他是个需要帮助的人。

    就是这股力量,让刘邦周围的人愈来愈多。每个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法来帮助刘邦,因而比帮助项羽更来得有成就感,自然而然地拱他的人也愈来愈多,使刘邦的力量愈战愈大,愈败愈旺。

    项羽不断地流失伙伴,他的猜忌心使他不断地放弃别人。刘邦正好相反,他从未放弃人,不论是何种类型的伙伴,他都依照他们各自的样子和他们紧系在一起。不论他们用的是什么态度,刘邦几乎都能接受,也因为这样,刘邦终能在“有容乃大”的策略下不断地成长,慢慢地占有了优势。

    刘邦大传--第二章三角习题

    第二章三角习题

    蒯彻对韩信说:“如今不论楚王或汉王,胜负关键在君王,君王为汉则汉胜,为楚则楚胜。所以谁也不用去帮他们,让楚王、汉王俱存,我们才能三分天下,鼎足而居。

    要干就干真的

    暂时僵持住的楚汉战场能否很快地解开,最重要的关键在韩信的态度。

    听到龙且军团溃亡时,项羽几乎吓坏了。生平中他第一次感到强烈的恐惧感。

    一时间,这位年轻却驰名天下的无敌将军也不知道怎么办才好,一丝“绝望”的念头首次出现在他的脑海里!

    “我真的输了吗?”

    但刘邦却似乎尚未清楚韩信的重要性,他正为自己的伤势未愈、事情又忙得不能休息而烦恼不已。

    就在这段期间,韩信已完全平定了齐国,正着手整建复员的工作。他认为自己成就了一件了不起的功劳,身份地位也似乎到了必须有所改变的时候了。

    因此,他派遣使者向刘邦提出了一个要求。

    “齐国人的智谋伪诈多变又反复不定,南边又有楚国,如果不能有效地管理,对我们是相当不利的。所以请暂时晋封我为齐国的假王,以能有效地镇压之。”

    刘邦听说韩信使节来到,本来非常高兴,也正式在朝仪中接见使者。

    他期待韩信能在稳定齐国后立刻率军南下,从背后威胁项羽,以减轻自己的压力。

    但韩信只要求自己的地位,一点也没提到较积极性的建议。

    满心郁卒的刘邦不禁怒骂道:

    “这家伙应该知道我被困在这里,他不想办法赶快帮助我,却只想自立为王,真辜负我……。”

    话还没讲完,站在身旁的张良和陈平分别走近,轻踏刘邦的脚。刘邦也警觉,立刻住口不言,回头看看这两位心腹的谋士。

    张良靠近刘邦耳边,轻声表示:

    “目前我们正困处于此,根本也没有力量阻止韩信自立为齐王啊!大王不如答应他的要求以便暂时安抚住他,否则可能会让他产生叛变的意念呀!”

    陈平也建议:

    “如今韩信声望高、势力大,正是需要拉拢他的时候呀!否则过去的恩情都要前功尽弃了。”

    刘邦立刻醒悟,但刚刚自己已表明不同意了,如果此时转得不够技巧,反而会让韩信知道自己是迫不得已才答应的。

    说过的话既然不能改变,刘邦灵机一动,随即把口气迟缓了下来。

    “这家伙也真是的,大丈夫既能平定诸侯,理应为真王,干嘛还要作假王呢?”

    所谓的假王是暂时代理的意思。

    为了弥补刚才的失态可能被使者看在眼里,刘邦特别派张良持印绶代替刘邦前往齐国,正式晋封韩信为齐王,并且指示他即日出兵南下攻打楚国的东北防线,以逼迫项羽撤军自卫。

    项羽派使游说韩信

    龙且的败亡使项羽不得不正视问题。

    他一向看不起韩信,想不到自己最得意的“右手”却被韩信连根斩断。

    韩信如果领齐军南下,项羽大本营的彭城立刻遭到直接威胁,这可不是彭越在梁地的游击队所可比拟的。

    彭越不过疥癣之患,韩信可是心腹大患啊!

    项羽很想火速击败刘邦,再率大军回去和韩信一决生死,这才是西楚霸王一向的英雄本色。

    可惜刘邦一直以静制动,坚守不出,让项羽真是英雄无用武之地。况且刘邦紧控敖仓粮秣,其后勤补给可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相反地,项羽的粮食已没剩多少了。

    项羽深知此时惟一的生机是全力和刘邦拼战,绝不能分神去管韩信的事,因此不得不用安抚的方法来解除韩信在背后的蠢动。

    但有谁能说服韩信呢?

    盱胎人武涉自愿前往。

    由于盱胎在韩信家乡附近,武涉自认对韩信颇有了解。加上他年少时曾苦学纵横术,对游说还颇有心得,因此他投入项梁帐下,希望能凭三寸不烂之舌而扬名立万。

    但自从项羽当家以来,根本是“天地之间,唯我独尊”,一点也用不着和别人协调,使武涉的“纵横术”几乎要生锈了。

    现在机会来了,武涉自然急着想去发挥一下自己的长才。

    “没有人比我更了解韩信了,我一定可说服他归附大王!”

    但项羽仍不愿让步太多,他强硬地指示武涉:

    “绝对不可以伤害楚国的威望,要让韩信能心服我们啊!”

    为显示楚国力量,项羽便组成一个千人的庞大使节团,浩浩荡荡地向齐国出发。

    理性诉求不如感性认同

    武涉想以合理性的利害来说服韩信。

    他以同乡名义求见韩信,韩信也坦然地接见了武涉。

    韩信与同乡又曾是同事的武涉虽无深交,但也不是完全不认识,何况他又是楚王项羽的正式来使,自然也得以礼待之。

    武涉希望以道理来说服韩信,以显示楚军的正统立场。他的游说论点大致如下:

    一、楚汉相争的责任在刘邦

    秦国因暴政而为诸侯联合灭亡,虽然项羽功劳最大、力量最强,但他却未以天下为自己独有,反而依功劳大小而分封疆土给诸侯王,终使天下太平、士卒同休。

    但刘邦却兴兵占领三秦土地,更引兵出关而袭击楚王,想要尽吞天下为私有。如此贪图无厌的人实不值得韩信为之效劳,亦将为天下人所唾弃。

    二、刘邦为人忘恩背义,不可深交

    彭城大战时刘邦被击得溃败,性命本已在项羽手掌中,后因项羽怜惜昔日交情而放他一马,刘邦才得以逃生。想不到刘邦仍再度背约,又不断偷袭项羽,这种领袖是绝对不可以信赖的。

    三、刘邦对韩信只是利用而已

    韩信虽以为自己和刘邦交情颇深,而尽力为刘邦作战立功,但总有一天仍会被出卖的。

    刘邦所以仍重用韩信,并非尊崇其才华,而是因为韩信还有对付项羽的利用价值。

    四、楚汉相争,韩信的立场将决定胜负

    征服齐国之后,韩信的力量已不亚于项羽和刘邦,投向项羽则项羽赢,投向刘邦则刘邦赢,因此韩信不宜妄自菲薄,应以自己将来的利害来作决定。

    但以刘邦的自私个性,万一项羽输了,韩信将是他下一个攻击的目标。

    五、建议韩信背弃刘邦,取得独立地位,三分天下

    韩信既然有这份实力,便应脱离刘邦属下将领的地位,甚至可结合项羽去和刘邦谈判,三分天下而共为诸侯王。

    最后,武涉更表示现在是最好的时刻,如果丧失此机会,将一辈子只成为刘邦的部属,这绝不是一位智者应有的决断啊!

    武涉的论断虽颇有道理,但从语气上却已明显看出项羽的弱势及危机。就算他刻意的掩饰包装,但内在的心虚仍然表露无遗。

    韩信虽是军事天才,但由于出身卑微,早年长期看人眼色而存活,因此从来就没有自己当“老板”的念头。他最多只希望找到一个识才的主人,建立大功劳以出人头地,得到他人的激赏和尊敬便可以了。

    对刘邦的破格提拔,韩信是真正铭感于心的。

    因此,他很坦然地对武涉表示:

    “我当年臣事项羽,官位不过是个郎中,职务也不过是执戟的护卫,讲的话得不到重视,建议也从未得到采行,不得已下我才背离楚王而投奔汉王。

    “汉王却授我上将军印缓,并给我数万军队,将他的衣服赐给我,将他的餐食和我分享。他还对我言听计用,让我有机会发挥自己的才学,也才能得到今天的地位,这是何等的恩情呀!

    “背叛亲信自己的人,是非常不祥的行为。对汉王的恩情,我是至死不会改变的,请为我辞谢项王的好意!”

    看到韩信坚决的态度,武涉深知踢到了“铁板”,只好狼狈地回去向项羽复命。

    韩信阵营内的造反派

    武涉的游说虽失败,但却引发了韩信阵营的核心分子开始对刘邦有二心的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