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汽车不是想有就立刻就有的,外语不是一天两天可以掌握的(当然这不是对bob你说的),最后一个好机会,就是快学电脑。

    如今,一台电脑和一台彩电的价格差不多,家家都可以拥有──只要你想有。这意味着,所有的人都可能和你一样,具备学习电脑的基本条件,从而成为你的潜在竞争对手。

    机会不会无限等待你。当别人都坐上第一班车走了以后,你不知过多久才能搭上下一班车,那么再到终点也许只能捡人家挑剩下的。80年代的大学热,90年代的经商热,你赶上了吗?全世界眼下正在重新洗牌,赶紧行动。第一批赶浪的人,投入最少,回报最多!即使你会电脑……

    bob:“我会电脑,我是在网上与你交谈耶。我到别处转转。”快回来,还有呢!

    即使你已“掌握”了电脑,你还需要问问自己:我是否在不知不觉中思想过时?比如:当“科学管理”在世界上已经过时,而你是否还觉得它很先进?我的行为是否正在落后于时代?比如有没有这样的现象:我工作很努力,但周围不利发展的“偶然性”越来越多?我处在一个朝阳产业中,但总是觉得它没有规律,难以驾驭?我是否总是把握不住时尚,因此选择总是落后一步?比如:当别人已经购买dvd的时候,我却还觉得购买录像机好。

    bob:“你好象是在说我?”如果你多多少少有上面的感觉,说明你还没有把电脑与整个经济和身边生活联系起来,还没有把电脑和网络的意义理解透彻。如果你生活在18世纪,你会不会成为那个蹲在海边的农夫,不断冥思苦想:蒸汽机对我有什么用?它不能给我做饭,不能为我耕田,它基至不能帮我把路上的马粪捡起来。最后,当赶海的人乘着蒸汽机轮满载而归时,你却只能在无尽的夕阳中,低着头数自己的脚指头。是的,电脑网络目前在许多方面对你还没有“用”,或者说你还没有去“使用”,但它却正在背后改变一切决定着你生活中那些“有用”的方面的基础。这本书警醒你:在浑然不觉中背后将决定你人生命运的那个力量到来了!你到了行将落伍的紧急关头。不信,你能说出令全世界人发疯颠狂而你却无动于衷的网络在经济上的意义吗?

    bob:“不能。”──那你就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虚无飘渺”的网络,正是你未来生命中再也不能承受之轻。革命在你不知不觉中发生历史上伟大的变革总是悄悄地发生。当蒸汽机车被发明出来的时候,有多少人意识到这是一个伟大时代的开端?不,更多的人认为这不过是一个技术改良,甚至是一个杂耍。一位体面的英国绅士骑着马儿,风度翩翩地证明自己比火车跑得快,同时体面而又风度翩翩地使自己成了历史笑料。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折时期发生过的事情,现在可能又在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的转折过程重演。对于渴望以不管什么方式成名的人来说,他只要在电脑世纪盛会上,向世界所有人证明,他的算盘比电脑算得快,由此证明电脑是无用的东西,那我可以恭喜他:您肯定可以名垂青史!

    (当然还要多少有点遗憾地告诉他,您的孙儿在念历史的时候,肯定不会向他的同学自豪地指出:瞧,这个傻瓜就是我爷爷!)

    bob:“你怎么知道我将来是‘爷爷’还是‘奶奶’?”大多数人也许不会直接与信息社会对着干,更多的人则是认为不存在独立的信息社会──觉得电脑技术只是工业技术的改良,电脑时代只是工业时代的延伸。即使在未来学家中,也有许多人把信息社会只是看作“后工业社会”,是对过去的一种改良和延伸。但是大错特错的。

    改良是对过去说“是”,然后再说一句“但是”;革命却是对过去说“但是”,然后说“不”。这本书就在说“不”。说“不”,意味着两件事:第一,它要对传统社会的基本价值体系说“不”,而不只是对枝节的问题说“不”。对原来认为“是”的,它可能要说“非”;对原来说“非”的,它可能要说“是”。所以,他必须颠倒是非。第二,它要对传统社会的整个价值体系说“不”,而不只是在全面肯定原有价值体系的基础上,做小的修正。它认为新的价值体系决非传统的自然延伸,而将成为对传统的扬弃。所以,他必须混淆黑白。

    读这样一部说“不”的书,是很刺激而痛苦的。因为它不光是对别人说“不”,而首先是对自己说“不”;因为它无情地把自己原来认为神圣的、永恒的东西,说成是价值也有限的东西。例如,它向你宣告:“资本是赚钱的负担”、“只有无本才能万利”、“商场将不再有用”、“纸币将被废除”、“知识产权就是盗窃”……。凡是在工业社会被人们珍爱的基本观念,都要被它打得粉碎。如果你神经不够坚强,或经医生(无照行医者除外)证明确有心脏病者,赶紧逃去,赶紧逃去。

    如果你在新技术革命的惊涛骇浪到来时,仍不惊慌,甚至还要悠闲地东张西望,那就跟我来吧。(但吓出毛病,本人概不负责。)即使你会电脑……

    bob:“我会电脑,我是在网上与你交谈耶。我到别处转转。”

    快回来,还有呢!即使你已“掌握”了电脑,你还需要问问自己:我是否在不知不觉中思想过时?比如:当“科学管理”在世界上已经过时,而你是否还觉得它很先进?

    我的行为是否正在落后于时代?比如有没有这样的现象:我工作很努力,但周围不利发展的“偶然性”越来越多?我处在一个朝阳产业中,但总是觉得它没有规律,难以驾驭?我是否总是把握不住时尚,因此选择总是落后一步?比如:当别人已经购买dvd的时候,我却还觉得购买录像机好。

    bob:“你好象是在说我?”如果你多多少少有上面的感觉,说明你还没有把电脑与整个经济和身边生活联系起来,还没有把电脑和网络的意义理解透彻。如果你生活在18世纪,你会不会成为那个蹲在海边的农夫,不断冥思苦想:蒸汽机对我有什么用?它不能给我做饭,不能为我耕田,它基至不能帮我把路上的马粪捡起来。最后,当赶海的人乘着蒸汽机轮满载而归时,你却只能在无尽的夕阳中,低着头数自己的脚指头。是的,电脑网络目前在许多方面对你还没有“用”,或者说你还没有去“使用”,但它却正在背后改变一切决定着你生活中那些“有用”的方面的基础。这本书警醒你:在浑然不觉中背后将决定你人生命运的那个力量到来了!你到了行将落伍的紧急关头。不信,你能说出令全世界人发疯颠狂而你却无动于衷的网络在经济上的意义吗?

    bob:“不能。”──那你就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虚无飘渺”的网络,正是你未来生命中再也不能承受之轻。革命在你不知不觉中发生

    历史上伟大的变革总是悄悄地发生。当蒸汽机车被发明出来的时候,有多少人意识到这是一个伟大时代的开端?不,更多的人认为这不过是一个技术改良,甚至是一个杂耍。

    一位体面的英国绅士骑着马儿,风度翩翩地证明自己比火车跑得快,同时体面而又风度翩翩地使自己成了历史笑料。

    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折时期发生过的事情,现在可能又在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的转折过程重演。对于渴望以不管什么方式成名的人来说,他只要在电脑世纪盛会上,向世界所有人证明,他的算盘比电脑算得快,由此证明电脑是无用的东西,那我可以恭喜他:

    您肯定可以名垂青史!(当然还要多少有点遗憾地告诉他,您的孙儿在念历史的时候,肯定不会向他的同学自豪地指出:瞧,这个傻瓜就是我爷爷!)

    bob:“你怎么知道我将来是‘爷爷’还是‘奶奶’?”大多数人也许不会直接与信息社会对着干,更多的人则是认为不存在独立的信息社会──觉得电脑技术只是工业技术的改良,电脑时代只是工业时代的延伸。即使在未来学家中,也有许多人把信息社会只是看作“后工业社会”,是对过去的一种改良和延伸。但这是大错特错的。

    改良是对过去说“是”,然后再说一句“但是”;革命却是对过去说“但是”,然后说“不”。这本书就在说“不”。说“不”,意味着两件事:第一,它要对传统社会的基本价值体系说“不”,而不只是对枝节的问题说“不”。对原来认为“是”的,它可能要说“非”;对原来说“非”的,它可能要说“是”。所以,他必须颠倒是非。第二,它要对传统社会的整个价值体系说“不”,而不只是在全面肯定原有价值体系的基础上,做小的修正。它认为新的价值体系决非传统的自然延伸,而将成为对传统的扬弃。所以,他必须混淆黑白。读这样一部说“不”的书,是很刺激而痛苦的。因为它不光是对别人说“不”,而首先是对自己说“不”;因为它无情地把自己原来认为神圣的、永恒的东西,说成是价值也有限的东西。例如,它向你宣告:“资本是赚钱的负担”、“只有无本才能万利”、“商场将不再有用”、“纸币将被废除”、“知识产权就是盗窃”……。凡是在工业社会被人们珍爱的基本观念,都要被它打得粉碎。如果你神经不够坚强,或经医生(无照行医者除外)证明确有心脏病者,赶紧逃去,赶紧逃去。如果你在新技术革命的惊涛骇浪到来时,仍不惊慌,甚至还要悠闲地东张西望,那就跟我来吧。